电影《蛟龙行动》的相关情况,包括其票房在春节档影片中处于末尾,总制片人于冬面对排片困境等问题时表示决不撤档,后来官方微博宣布将在听取观众建议的基础上制作特别版再与观众见面,还提及影片相关的创作背景、面临的争议以及业内对撤档现象的看法等内容。
2月14日,电影《蛟龙行动》的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将会在充分听取广大观众建议的基础上,精心制作一部特别版,并且会选择合适的日期再次与观众见面,这一消息让众多观众充满期待。
这部电影于1月29日大年初一正式上映,然而在6部春节档影片当中,其票房表现不尽人意,排在末尾位置。
《蛟龙行动》的总制片人、博纳影业总裁于冬,曾经针对影片面临的排片困境以及水军恶意打低分等话题发表看法,并且多次态度坚决地表示“决不撤档”。根据灯塔专业版的数据,截至官方发布声明之时,该影片已经上映了17天,票房达到3.78亿元。
这是《蛟龙行动》的官方声明。
2月2日,在《蛟龙行动》深圳路演之前,于冬接受了媒体的线上采访,再次重申“决不撤档”的决心,并且诚恳地呼吁院线能够增加《蛟龙行动》的有效排片量,他期望有更多的观众走进影院观看这部专门为大银幕拍摄的影片。
作为2018年春节档票房冠军《红海行动》的续作,在《蛟龙行动》这部电影里,导演林超贤把战场转移到了海底,讲述了中国海军派出最新型潜艇“龙鲸号”与蛟龙小队协同作战的精彩故事。在拍摄过程中,整个剧组全力以赴致力于为观众创造出身临其境的观影体验。林超贤亲自率领剧组从“零帧起手”,精心打造1∶1潜艇置景,仅仅是寻找相关资料就花费了一年多的时间,整个创作过程就像是一次严谨的“科研”过程。于冬表示:“这是到目前为止世界上第一部有关现代海底大战、有关核潜艇的电影,这是一部为大银幕而创作的电影,我们由衷地希望观众能够在电影院观看这部作品。”
于冬对“春节档大片扎堆”这种现象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他说:“《封神》筹备了十年,《哪吒》制作了五年,每家电影公司都承受着很大的压力。我们需要更多的影片投入生产制作,也需要更多的观众走进影院来支持电影行业。如果大家都只是等着在平台上免费观看,或者是等着看流行的短视频解说,三分钟就看完一部电影,那么中国电影怎么能够取得进步呢?”
不过,也有一些业内人士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蛟龙行动》看似借鉴了《红海行动》等主旋律电影的成功元素,但是密闭的潜艇空间极大地限制了视觉上的表现,持续的黑暗场景也让观众在观影时感到压抑,再加上社会情绪发生了变化,仅仅简单地复制模式已经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
面对春节档激烈的竞争环境,于冬曾经向院线发出呼吁:“哪怕每天仅仅增加一场黄金场次的排片,这都是对创作者最基本的尊重。”他还说自己曾经背着拷贝四处跑发行,深知排片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作为发行、制作方面的老兵,我诚恳地希望经理们能够增加《蛟龙行动》的有效场次,满足观众不同的观影需求。真心希望院线经理们能够体谅我们的难处,不要伤害了制作大片、大制作的电影人的匠心和苦心。”他还表示:“不管票房最终如何,这部电影注定会在中国2025年的影史上留下它的痕迹。我不期待能够获得什么奖项,只希望更多的观众能够通过大银幕看到这部作品。”
对于“择日再见”这个声明,不少观众留言表达了支持的态度,他们说“宣发能够认真听劝,希望能够看到更多蛟龙小队的戏份”。但是也有不少人表示担心,因为“撤档片重映”这种情况几乎没有成功的案例。
2024年被网友称为“撤档元年”,春节档影片《红毯先生》《我们一起摇太阳》,五一档动画电影《小倩》,国庆档影片《出入平安》《皮皮鲁和鲁西西之309暗室》等都先后宣布撤档。对于一部电影来说,上映之后再撤档,就有资深影人形象地比喻为“漏过气的气球”,这样的电影注定难以走远。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石川曾经表示:“撤档是很正常的现象,观众没有必要把它看得太过严重。发行方依据市场反馈重新选择档期是更为理性的选择。”
不过,此次《蛟龙行动》并没有明确地使用“撤档”这个词,而是表示要制作特别版重新上映。2月14日上映的《花样年华》也是一部导演特别版,王家卫新增加的5分钟内容吸引了不少影迷走进影院去探究。所以“特别版”的《蛟龙行动》能否回应影迷的期望,增加更多有效的内容,这同样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电影《蛟龙行动》在春节档票房不佳,总制片人于冬曾坚决不撤档,后来官方宣布将制作特别版再映。影片创作有诸多亮点,但也面临一些争议,同时业内对撤档现象有不同看法,而《蛟龙行动》的特别版能否成功值得期待。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6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