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地方政府化解隐性债务风险的举措,详细介绍了地方政府通过加快发行再融资专项债券置换隐性债务的情况,包括发行规模、政策背景,以及化债政策带来的多方面效应,如减轻利息负担、推动融资平台转型等,还提及专家建议和地方政府债务的总体风险状况。
在当下,为有效化解隐性债务风险,地方政府正积极采取行动,加快发行债券来置换隐性债务。
依据企业预警通数据,截至3月21日,用于偿还(政府)债务的地方政府再融资专项债券发行规模已接近1.4万亿元。这些资金的主要用途是置换存量隐性债务。值得注意的是,去年11月份和12月份,地方共计发行了2万亿元再融资专项债券用于置换隐性债务。也就是说,截至目前,地方仅仅用了不到5个月的时间,发行用于偿还隐性债务的再融资专项债券规模就接近3.4万亿元,在6万亿元的总额度中占比已经过半。
为了支持地方化债工作,去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地方政府增加6万亿元再融资专项债券。这6万亿元将分别在2024年、2025年、2026年各发行2万亿元,专门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其中,2024年的2万亿元置换额度在当年最后两个月就快速完成了发行,而今年的2万亿元置换额度也从年初开始加快发行。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温来成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6万亿元置换隐性债务的再融资专项债券快速发行,充分体现了地方在加快落实中央化债政策。在当前部分地方财政面临困难的情况下,这一举措有助于缓解地方财政资金紧张的局面,推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按时还本付息,剥离政府融资职能,从而缓释地方债务风险。
随着化债一揽子政策的快速落地,政策效应已经逐渐显现。其中最直接的效果就是隐性债务显性化,减轻了地方政府的利息负担。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全国两会期间接受采访时提到,去年发行的2万亿元置换债券,利率水平平均下降超过2.5个百分点,部分地区下降更为明显。预计这部分置换债券5年利息将减少2000亿元以上,这极大地减轻了地方的资金压力和利息支出。而按照此前财政部的预测,考虑隐性债务和法定政府债务之间的利差,6万亿元置换隐性债务额度预计可累计节约利息支出约4000亿元。
目前,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主要是由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举借。随着化债政策的快速落地,不少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开始剥离政府融资职能,加快转型步伐。蓝佛安表示,融资平台改革转型迈出了重要步伐,金融环境也在持续优化。从去年四季度的情况来看,置换政策实施后平台减少了4680家,占全年减少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同时,通过带动优化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增强了信贷投放意愿,能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接受采访时表示,金融支持融资平台化债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人民银行与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采取了多项有力措施,有效弱化了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经过多方努力,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已大幅收敛。到2024年末,与2023年初相比,约有40%的融资平台通过市场化转型等方式退出了融资平台的序列;融资平台经营性金融债务规模约14.8万亿元,较2023年初下降25%左右;2024年四季度,融资平台新发行债券平均利率为2.67%,这显示出金融市场对融资平台风险溢价水平大幅下行。
另外,在地方财政收支矛盾较大的当下,地方政府通过大规模债务置换,客观上使得地方能够腾出更多的资金和精力用于保民生、促发展。蓝佛安表示,今年要加快落实落细债务置换政策。指导地方尽早发行使用今年2万亿元置换债券额度,对隐性债务进行精准置换,对置换资金进行全流程、全链条监管,做到早发力、早见效。同时,要持续推进融资平台改革转型,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
温来成认为,随着今年隐性债务置换债券的快速发行,地方应借此机会尽快推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市场化转型,剥离其政府融资职能,使其转型为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城市运营等领域市场化运作的国有企业。如果经营不善、资不抵债,就应按照公司法破产倒闭,逐步实现政府融资平台退出历史舞台的任务。
中诚信国际研究院执行院长袁海霞称:“2025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将步入市场化转型快车道,2025年也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的收官之年,可依托国企改革推动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需要注意的是,融资平台职能定位特殊,短期内仍将与地方政府保持密切联系,完成实质性市场化转型仍有压力,较难真正具备独立造血能力。”
由于化债政策效应明显,多位专家建议考虑加快推进化债。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建议,进一步优化化债方案,研究将三年内(2024至2026)6万亿、五年内(2024至2028)4万亿化债额度根据各地化债需要靠前使用。袁海霞建议,未来每年可按实际需求动态调整置换规模,优先短期内多安排置换额度,同时加大货币财政政策配合力度、降低市场波动风险。
目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安全可控。财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地方政府债务余额475370.55亿元,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的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以内。
本文围绕地方政府化解隐性债务风险展开,阐述了地方加快发行再融资专项债券置换隐性债务的情况,包括发行规模、政策背景。化债政策带来了多方面积极效应,如减轻利息负担、推动融资平台转型、优化金融环境等。同时,多位专家提出加快推进化债的建议。总体而言,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处于安全可控范围。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0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