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均GDP十强城市新貌:区域发展新动向

2024年全国人均GDP十强城市的新排名情况,包括各城市的人均GDP数值、排名的变化、增量情况,以及从区域角度分析长三角地区在十强中占半壁江山的原因,还探讨了资源型城市和中心城市在人均GDP排名中的特性和面临的情况。

全国人均GDP十强城市的排名在2024年发生了新的变化。时代周报记者依据各地统计局公布的2024年经济运行数据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3年各省常住人口数进行大致计算,得出人均GDP前十强城市为鄂尔多斯、克拉玛依、北京、无锡、上海、榆林、深圳、苏州、常州、南京。鄂尔多斯凭借“家里有矿”,以28.65万元的人均GDP稳居榜首,这一数值将近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克拉玛依作为能源型城市,人均GDP为27.13万元,紧随其后位居第二。在这十强城市中,有7个人均GDP超过20万元,分别是北京、无锡、上海、榆林、深圳、苏州、常州。其中,位于东部沿海地区的深圳、苏州、常州在2024年成功突破20万元大关。从排名的动态变化来看,2024年深圳人均GDP超越苏州,从全国第七跃升至第六。从增量角度分析,2024年鄂尔多斯增量最高,较上年增长约1.37万元,克拉玛依、北京、深圳和上海的增量均超过一万元。从区域角度看,长三角地区在人均GDP十强城市中占据半壁江山,包括无锡、上海、苏州、常州、南京。无锡人均GDP在长三角地区居首,约为21.69万元;上海次之,约为21.67万元;苏州、常州、南京分别为20.62万元、20.11万元、19.37万元。上海城市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教授曹贤忠表示,这与长三角地区的区域协同发展息息相关。长三角地区GDP占全国的1/4,形成了稳固的“金字塔”型城市体系,有超大城市上海,还有苏州、杭州、南京等万亿规模城市,以及一些欠发达地区。这种城市体系有助于城市和产业分工,形成紧密的城市网络体系,推动城市发展,例如新能源汽车制造中,上海提供芯片、软件等核心组件,江苏提供动力电池,浙江提供一体化压铸机,安徽进行整车组装。同时,长三角地区注重创新,拥有丰富的创新资源,如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国家重点实验室,政府出台了系列创新政策,催生了大量创新成果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河海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奇洪提到,无锡、苏州、常州得益于新能源、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海工造船等科技制造业的产业发展,GDP增长态势良好,人均GDP表现突出。以无锡为例,2023年无锡集成电路规上产业产值达2400亿元,全国城市排名第2,设计、制造、封测“核心三业”规模约占全省一半、全国八分之一,其集成电路产业在海外市场表现也很出色,去年出口高附加值的机电产品3537.4亿元,占全市外贸出口总值的70.2%,其中集成电路出口增长20.1%。2024年苏州和常州人均GDP均突破20万元大关,曹贤忠分析这得益于两地找准了产业突破口。常州在新能源整车、新型电力装备、光伏等行业积极发展,其光伏产业规模接近全国总量的十分之一,新能源领域投资热度居全国首位,优质企业排名全国第五;苏州因紧邻上海,有效承接了上海的产业转移和技术转化,在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纳米技术和人工智能四大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发展强劲。并且,常州和苏州重视招商引资和人才招引,出台多项举措吸引高质量企业和高层次人才入驻,推动了经济发展。除了长三角地区的城市,人均GDP前十强城市还可分为资源型城市和中心城市两类。北京、上海、深圳、南京等中心城市作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汇聚了丰富的行政资源、经济实力和科教资源,尽管人口流入趋于稳定甚至减少,但服务业比重高且有高科技产业支撑,人均GDP持续保持高位。而鄂尔多斯、克拉玛依、榆林等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依赖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产业,其人口变化稳定,人均GDP取决于资源可开采量、当年开采量和能源销售价格。不过,刘奇洪认为,资源型城市虽生产大量煤炭、石油,但开采产业链不在当地,资源惠及当地居民比例较小,人均收入差距大,而且随着清洁能源在能源供应中占比增加,天然气、煤炭等资源价格有下降趋势,未来其人均GDP可能被赶超。从深圳和榆林来看,两者GDP总额差距约2.9万元,但2024年榆林人均GDP超过深圳2394元。曹贤忠认为深圳在未来1 - 2年会超过榆林,因为深圳人力资本水平高于榆林,且当前布局的未来产业成效将陆续显现,深圳的经济总量增速与人口增速之差高于榆林。对于深圳来说,榆林不是唯一的竞争对手,尽管2024年深圳人均GDP超过苏州,但两者仅相差约608元,苏州潜力也不容小觑。2024年深圳经济总量及工业总产值高于苏州,产业结构上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金融、物流、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的多元化格局,全社会研发投入高于苏州;而苏州千亿产业数量超过深圳,在工信部划分的4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苏州有11个产业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千亿产业数量仅次于上海,位居全国第二,这意味着苏州产业竞争力强劲。

本文总结了2024年全国人均GDP十强城市的新排名情况,深入分析了各城市的特点、排名变化的原因、区域分布特征以及不同类型城市(资源型和中心型)面临的情况。从数据到背后的经济逻辑,全面展现了这一排名背后的经济格局和发展趋势。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4782.html

(0)
WonderfulWonderful
上一篇 2025年2月26日
下一篇 2025年2月26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