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成都研讨会:公园城市建设的智慧碰撞,2025成都研讨:公园城市建设新征程的智慧集结

2025年2月21日在成都举行的一场高规格的“公园城市理论分析与城市实践研讨会”,介绍了与会专家在主题发言环节的观点,开放讨论环节的情况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潘家华的总结发言,强调了公园城市建设在我国城市现代化转型中的重要意义以及当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等内容。

红星新闻网(记者 李婉清)2月24日报道公园城市建设,是中国城市走向现代化转型进程中的重要方向指引,同时也是达成可持续发展以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策略。在近些年来,中国在“公园城市”的建设征程上收获了显著的成果,像成都、上海、深圳、武汉等众多城市,都积极投身到探索与实践之中。

2025年2月21日这一天,在公园城市概念首提地的成都,一场规格颇高的“公园城市理论分析与城市实践研讨会”于成都市社科院盛大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以及成渝两地的专家们齐聚一堂,一同对公园城市建设在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创新展开深入的探寻之旅。

2025成都研讨会:公园城市建设的智慧碰撞,2025成都研讨:公园城市建设新征程的智慧集结

在主题发言的环节里,与会的专家们纷纷踊跃建言,从城市规划、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社会治理等多个维度发表了极具洞察力的见解。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廖祖军以《进一步做优成都公园城市乡村表达的思考》为题,针对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进行深度探讨,提出借助空间、要素、智力相融合的方式来推动发展的思路;重庆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彭劲松分享了重庆的发展状况,着重强调成渝两地的协同发展,还提出共建课题以服务国家战略;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系主任林浩熙从区域发展的视角进行剖析,提议将公园城市作为区域融合发展的全新范式;成都市社科院同城化所所长、研究员明亮围绕培育新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展开论述,深入分析乡村振兴所面临的挑战;成都理工大学管理科学学院院长赖斌分享了龙门山湔江河谷生态价值转化的案例,提出破解生态城市难题、开展数字治理、鼓励高校参与的全域启示。

开放讨论环节由《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编辑部常务副主任刘呈庆主持。《阅江学刊》沈丹编辑、《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编唐普和《国土自然科技管理》主编张荣光,他们各自分享了所在期刊在推动公园城市理论研究方面所积累的经验。成都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史仕新从研究的角度对公园城市理论发展进行了阐释与思考。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潘家华作出了总结发言。他指出,此次研讨会成果颇为丰硕,它汇聚了成渝两地以及多个领域的智慧结晶,为公园城市的理论与实践发展搭建了一个高质量的交流平台。

2025成都研讨会:公园城市建设的智慧碰撞,2025成都研讨:公园城市建设新征程的智慧集结

潘家华着重强调,公园城市建设作为城市发展的新方向,务必要紧密结合国家战略来深入开展研究。唯有将公园城市建设融入国家战略的大格局之中,才能够获取更多的政策扶持与资源保障,从而实现高质量的发展。当下,公园城市研究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发展节点之上,面临着诸多的机遇与挑战。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AI应用为公园城市建设赋予了新的技术手段与创新空间,例如可以借助AI技术实现对城市生态系统的智能化监测,从而更为精准地规划公园布局,提升城市的生态品质。

潘家华表示,当前研究的核心任务是把成都等城市的实践经验提炼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模式,并且区分公园城市与其他城市发展范式的特征。因此,他期待学界能够持续深入研究,为中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奉献智慧与力量。

这场研讨会不仅为公园城市建设在理论与实践的探索进程中注入了新的动力源泉,同时也为区域协同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启示。在未来,在各方携手奋进的努力之下,公园城市建设将会持续以生态为根基、以民生为根本,推动中国城市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大步前行,开启城市发展的崭新篇章,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迈出坚实而有力的步伐。

本文总结了2025年在成都举办的公园城市研讨会的相关情况,包括专家发言内容、研讨成果以及公园城市建设面临的形势等,强调了该研讨会对公园城市建设理论与实践发展、区域协同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3687.html

(0)
SorrowfulSorrowful
上一篇 2025年2月24日
下一篇 2025年2月24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