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降世》这部电影被一位北大妈妈禁止孩子观看这一事件展开,阐述了该妈妈所谓“幸存者偏差”的观点,同时也分析了电影本身积极的教育意义,以及这件事引发的各方讨论。
《哪吒之魔童降世》一经上映,立马在热搜上掀起热潮。从呼吁“给哪吒冲票房”到期待“带着哪吒和敖丙冲出国门”,仅仅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
就在各个年龄层纷纷为这部国产电影贡献票房,助力中国国产电影蓬勃发展的时候,一位身为北大妈妈的家长却公然在社交媒体账号上宣称:“我不许孩子看哪吒。”
此言一出,家长们就像炸开了锅一样。毕竟这部电影可是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浓厚的教育意义,而且很多家长都带着孩子二刷、三刷这部影片呢。
可为什么这位高知妈妈要把这部电影拒之门外呢?当她回答网友的疑问时,表示这是“幸存者偏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是“哪吒”传达的价值观有问题?还是存在着一些大家都没察觉到、会误导孩子的地方呢?
“幸存者偏差”这个词一出现,就像一颗石子投入湖中,激起层层涟漪。
“北大”、“孩子妈妈”这两个身份标签一亮出来,瞬间就吸引了众多网友的目光。而且,这次事件所针对的还是当时最热门的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话题度和热度蹭蹭往上涨。
这件事不仅让家长们热烈讨论,也促使人们重新审视文艺作品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这位北大妈妈并非讨厌这部电影或者哪吒这个形象。她在选择电影时,深入了解了电影导演的生活经历。从她的角度看,导演饺子在刚开始创作的时候,并不受市场欢迎,手头既没有充足的资金,也没有完备的团队。
饺子是靠着母亲的养老金去追逐自己的电影梦想的,而且这一追就是三年半。
北大妈妈认为,饺子的成功固然离不开个人的努力,但也少不了多方面的支持。像饺子这样努力的人有很多,如同过江之鲫,然而最终“鱼跃龙门”的却寥寥无几,甚至可以说是千万里挑一。
她并没有否定这部电影的精彩之处。她担心的是,自己的孩子看了这部电影后,了解到电影创作背后的故事,知道了饺子那段艰辛的创业历程,就会误以为自己也能像饺子一样成为跳过龙门的那条“鱼”。
她担忧孩子看了影片中的人物后,会受到其中价值观的影响,将那种以一己之力改变整个世界的英雄主义带入自己的人生。
这位北大妈妈的观点很直白。她觉得自己的孩子目前还不能很好地理解现实社会,而且现实社会中有很多“潜规则”,孩子现阶段是无法体会的。
如果孩子从小就形成这样的价值观,把拯救世界当作自己的责任,并且认为只要努力就必定能成功,那么在日后的生活和成长过程中,很可能在遭遇挫折时无法应对。这就是她所说的“幸存者偏差”观点。
从人类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种观点在某种意义上存在关注过于片面的问题。
这种观点只看到了某一领域成功时的辉煌,却忽略了领域内众多的失败案例,还将自己代入到成功者的角色中,从而无法接受失败。
北大妈妈的本意并非诋毁或引导大家不去看饺子的作品,而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在价值观形成期间,能更好地认知现实社会。
似乎为了说服网友,北大妈妈还提出了“三次成长”的观点,即明白自己不是世界的主角、明白有些事即便努力也得不到回报、明白哪怕做不到的事情也要努力尝试才不会后悔。
她还指出哪吒的标志性台词“我命由我”存在问题:这种想法过于主观,不利于孩子接受挫折教育。
身为母亲,她必然要为孩子考虑。不能完全说这位北大妈妈的观点是错的,但也不能说就是绝对正确的。
《哪吒》这部电影也有积极的一面。
她所了解的《哪吒》只是她想看到或者主动探究的那一面。实际上,看过《哪吒》的人都清楚,这个故事不仅仅是一个“英雄”改变命运、改变世界的故事。
在电影里,有很多情节展现了在面对挫折时要有勇气,面对困难时要坚持、认清自己的实力并且不断突破自我、不断提升的内容。
哪吒在电影里遭受命运的不公时,他没有向命运低头,也没有接受现实,而是想尽办法去反抗命运,在反抗的过程中,实现了自我成长和灵魂的升华。
这些内容对小孩子观看时形成价值观和美好品质是很有帮助的。
而且,有网友指出,这位妈妈虽然爱自己的孩子,但有些想法过于悲观了。
为什么自己的孩子就一定要在挫折教育下平凡长大呢?
为什么孩子不能勇敢地拼搏呢?
这样下去会不会影响孩子的创新和创造能力,会不会让孩子以后也变成一个悲观主义者呢?
实际上,从整体情况来看,很多看过哪吒的小朋友都变得更加勇敢了,在面对困难时会像哪吒一样去抗争,面对不公平也会主动勇敢地说“不”。
这让孩子明白无论何时何地,自己都有着相应的担当和责任,更要珍惜身边的亲情,尊重自己的父母。
至于那位北大妈妈不许自己孩子看哪吒这件事,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引发了众多网友的热烈讨论。大家站在不同的角度,根据自己的经历来分析她提出的观点。
有些网友表示支持,毕竟现在社会资源分配不均,僧多粥少,过早让孩子接受挫折教育是可以的,这样能让孩子更快地成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还有些网友觉得,主观地给《哪吒》定性为幸存者偏差不太合适。电影中的很多情节对孩子的成长有着积极的暗示,而且也能让成年人从不同的角度看待生活,没必要太较真。
结语
这位北大妈妈的言论并非个例,很多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都过于小心翼翼了。他们按照自己预设的未来为孩子保驾护航,却影响了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
但不管怎样,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既要有快乐,有梦想,也要有勇气。
家长作为孩子的保护伞,应该和孩子一起去经历成长过程中的酸甜苦辣,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要带着孩子理性地去看待,而不是仅凭自己的视角替他们做所有决定。
北大妈妈不许孩子看《哪吒之魔童降世》引发热议,她提出“幸存者偏差”观点,担心电影影响孩子价值观形成及应对挫折能力。然而电影本身也有积极意义,此事引发网友不同观点讨论,也反映出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过度保护现象,强调家长应与孩子共同理性面对成长中的一切。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1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