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城:多策激发乡村动能,古村文旅焕新

连城在乡村发展方面采取的多种策略,包括对古村落的保护、活化利用以及非遗对文旅融合的赋能等内容,展现了连城在激发乡村新“动能”方面的积极探索与成果。

连城,这座充满魅力的地方,有着众多历史悠久的古村落。像拥有800年历史的培田古村落,它是首批中国传统村落之一。青山碧水间,冬阳暖照之时,古街小巷中满是乡愁的浓郁气息。络绎不绝的游客漫步在培田的“九厅十八井”高堂华屋和千米古街之上,静静欣赏着一幢幢客家古建筑的美,细细品味着客家耕读文化的魅力,感受着一代代客家人的乡愁记忆。连城作为客家祖地,拥有14个中国传统村落和19个省级传统村落,享有“中国客家民俗文化之乡”的美誉,堪称“中原古文化的活化石”。在古村落的保护方面,连城可是下了大功夫。以培田村为例,这个始建于元代的村落,古民居较好地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客家建筑风貌,有着30余幢“九厅十八井”形式的高堂华屋、21座宗祠、6个书院、2座跨街牌坊与1条千米长街,组成了约7万平方米的古建筑群。这些古建筑是客家乡愁文化的诉说者。村里老人吴美熙介绍,“培田”寓意以田地养育子孙,靠教育培养后代。继述堂门前的对联“水如环带山如笔,家有藏书陇有田”道出了刻在培田名字里的耕读文化。近年来,连城按照“修旧如旧、修古如古”的要求,对古建筑进行分类抢救性修复,完成了官厅、大夫第、进士第等50个文物保护修缮工程。并且,为了更好地保护古村落,在古村河源溪对岸建起新村,完善基础设施,建立多种保护开发机制,让新村与古村落和谐发展。塘前乡利用古建筑资源与红色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将古建筑打造成多功能的乡村文化会客厅;四堡镇修缮10栋历史建筑并改造古街,打造“一溪两岸”休闲区,让游客在古书坊探寻四堡印刷技艺。在保护传统村落的过程中,资金短缺是个大问题。连城坚持项目带动,将古村落重点保护利用项目列入县委、县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让财政资金向传统村落倾斜,2022年以来投入3.6亿元建设配套项目。同时推动共同缔造,通过“以奖代补”撬动社会捐资出力,成立理事会或保护协会引导乡贤参与保护工作。在古村落的活化利用上,塘前乡表现出色。越来越多青少年走进连城塘前乡,参观奖状陈列馆、知青文化陈列馆,开展趣味互动游戏,体验烧烤等。塘前乡乡长俞梅惠表示,该乡在推进乡村文化会客厅示范片建设中,充分利用古建筑、老祠堂和旧厂房,建成多个特色展陈馆,推动乡村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连城根据各传统村落的不同条件,将其分为旅游型、生态型、生活型村落进行活化利用,采用“整体保护 + 旅游激活”的方式解锁新业态。比如连城县四角井历史文化街区打造非遗一条街;培田古村落围绕“耕读文化”打造民俗文化街并植入新业态;新泉镇发挥红色品牌优势融入发展格局并推动温泉美食康养产业;曲溪白石村以“白石仙居”为主题打造原生态山地传统村落。而且,连城还依托自然生态资源禀赋打造特色产业,如四堡芙蓉李、姑田竹木、赖源高山茶等,形成传统村落典范。非遗也为连城的文旅融合注入强大能量。新年跨年夜,四角井历史文化街区的“非遗奇妙夜”精彩上演。雪花飘落时,非遗集市热闹非凡。游客们在身着汉服的店家、导游员推介下,观赏璧洲灯笼、芷溪花灯等非遗项目静态展示,体验川剧变脸、雕版印刷等动态展演,品尝灯盏糕、地瓜干等连城客家小吃,沉浸在非遗的独特魅力中。2024年,连城除了在四角井历史文化街区举办多场“非遗奇妙夜”活动,还让非遗产品体验活动走进景区、街区、村居,推出全域全时特色文旅产品。此外,连城玩起“跨界联动”,通过承办高端赛事、举办海峡两岸棒垒球赛事活动等,推动文体活动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升城市文化形象。

连城在乡村发展进程中,通过保护古村落的文脉,活化利用古村资源,再加上非遗对文旅的赋能,多策并举激发乡村新“动能”。从对古村落的精心修缮到各种业态的创新开发,从非遗活动的举办到文体旅游的跨界联动,这些举措让连城的乡村在保留古韵的同时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其他地区的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1194.html

(0)
SorrowfulSorrowful
上一篇 2025年2月21日
下一篇 2025年2月2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