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公布的新一批914门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相关情况,包括这些课程与重点领域的关联,课程紧扣时代脉搏的表现,如不同院校课程根据产业需求更新内容;课程共享优质资源的成果,如打破地域和校际壁垒让更多师生受益,推动“职教出海”等;还提到了课程展现名师风采,众多优秀教师与行业能手参与课程建设,最后提及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将持续助力课程发展。
不久之前,教育部对外公布了新一批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的名单。其中,像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智能机器人组装与调试”等共计914门课程,经过严格的层层筛选,最终得以脱颖而出。值得注意的是,在这914门课程里,超过60%的课程都与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养老托育等重点领域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些课程可是推进职业教育朝着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成果,它们极大地推动了职业教育优质资源的建设,并且让这些优质资源能够开放、共享,大大增强了职业教育在服务产业发展以及社会发展方面的能力。
紧密贴合时代发展的节奏
这一次的课程遴选,是充分考量了职业教育改革所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以及新目标的。和以往相比,入选的这些课程在内容内涵方面更加丰富,特色也更加鲜明。
就拿包头职业技术学院来说,其入选的“焊接机器人操作基础”课程属于先进制造业相关课程。该课程是智能焊接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它围绕着装备制造企业对机器人焊接技能人才的需求,着重对学生掌握机器人轨迹示教、编程、焊接等能力进行培养。
在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面包生产技术”这一课程也成功入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口感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为了满足这种变化,该课程的内容进行了重构升级。这使得各类学习者能够了解优质的面包原料品种,以及丰富多样的面包品类,并且能够掌握先进的面包制作工艺。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的“飞机钣金成形技术”课程,以机翼带筋壁板、机身蒙皮等典型的飞机钣金零件为载体,围绕着成形原理、工艺过程、质量检验等典型生产环节,精心设计了8大模块以及32个学习任务,而且还把机翼整体壁板喷丸成形、大型蒙皮拉伸成形等8项国产大飞机新技术、新工艺引入到课程当中……
在这914门课程里,像这样紧紧贴合时代脉搏的新课程、新技术随处可见。随着产业不断转型升级,技术革新的速度也在日益加快,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必须要及时更新,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企业对相关技能人才的需求。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信息中心副主任唐亮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数字资源的大规模集成与共享,是此次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遴选工作的一大亮点。入选的课程广泛地覆盖了职业教育的各个领域,成功整合了不同学校、不同地区以及不同行业的优质资源,构建起了一个全面而且丰富的资源体系。
在当前产业变革加速推进的大背景下,数字化人才已经成为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内在需求。“此次入选的课程紧密围绕着这些产业的数字化转型需求,展现出了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遴选和汇聚工作的前瞻性以及引领性。这些课程能够更加精准地培养出适应产业升级和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从而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唐亮说道。
优质资源共享带来的福利
在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主讲教师陈艳君现在多了很多“远在千里之外的学生”。自从陈老师的“高聚物生产技术”这堂课被制作成线上精品课程,并且在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免费开放之后,来自西部职业学校的选课上课学生数量占比已经超过了20%。
网线的两端,优质的职业教育课程让更多的师生从中受益。“借助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这些资源能够实现统一管理并且广泛共享,有效地打破了教育资源在地域和校际之间的壁垒,让更多的学习者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这不但体现了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的理念,而且有助于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推动职业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唐亮说。
唐亮同时还表示,基于数字化平台的协同育人机制,也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一机制充分发挥了学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促进了教育与产业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协同发展。通过这种协同育人模式,校企双方可以共同为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贡献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推动“职教出海”是本次课程遴选的关键词之一。在入选的课程当中,有60余门已经在国(境)外得到应用,为2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技能人才,服务了多个大中型国际产能合作项目。
“紧紧跟随‘一带一路’的步伐,培养更多‘一带一路’建设急需的本地化专业技能人才,这就是我们‘走出去’要达成的核心目标”,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王吉峰这样说道。王吉峰主持的“高铁变电所运行与维护”课程助力中航国际、中国中铁等企业走向海外,在埃塞俄比亚亚吉铁路、埃及斋月十日城铁路等项目的本土员工培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名师风采在课程中的展现
在嘉兴技师学院,由特级教师沈民权主持的“导游基础知识”课程,自从推出之后就备受行业关注。该课程以培养复合型旅游服务人才为目标,紧密结合旅游业最新发展趋势与市场需求,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重点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职业道德修养。
让学生“能够静下心来学习、真正学到知识”,让教师有“新的触动、新的感悟”,这一直都是沈民权的课程建设目标。据了解,在本次遴选中,“导游基础知识”课程得到了高度认可,这门课程是由20余所学校、50余名教师共同参与建设和运营的,大家齐心协力、集思广益,希望共同将这门课程建设成为优质资源的集合高地。
职业教育课程建设,不仅需要大量优秀的学校教师参与其中,更需要行业中的能工巧匠、技术能手大力支持。
全国劳动模范、电力领域专家孙亮深入参与了淄博职业学院“工厂供配电技术”课程的建设,他和学校的老师共同设计课程、编写教案、开发项目、制作资源,并且担任多个模块的主讲。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苏扇工艺与鉴赏”课程,主持人周敏在国家级工艺美术博览会中荣获金奖4项,而讲授竹折扇传统工艺的则是来自行业的工艺美术大师。像这样有行业技能大师深度参与建设的课程,在本次遴选中将近有150门。
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运营负责人曹喆表示,平台将持续在“智”上发力,“通过课程AI伴学、技能图谱、多样化AI教学工具等,使在线课程能够为学生提供定制化的学习路径,及时反馈学习情况,从而为学生带来前所未有的学习体验。”
教育部公布的新一批914门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意义重大。这些课程与多领域相关,紧扣时代需求不断更新内容;在资源共享方面成果显著,打破壁垒让更多人受益,推动“职教出海”;同时众多优秀教师和行业能手参与课程建设展现名师风采,而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也将持续为课程发展提供助力。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