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方科技大学薛其坤院士领导的团队与清华大学合作,在超导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该成果解决了高温超导电性常压下镍氧化物的问题,同时阐述了团队在研究中使用的独特技术以及该成果对我国超导和量子材料领域自主发展的重要意义,还提到了美国团队几乎同时的类似研究成果,且双方研究路径独立、结果相互印证。
2025 - 02 - 18 10:21:32,有一项意义非凡的研究成果问世。此项研究是由中国南方科技大学的薛其坤院士带领研究团队,联合清华大学共同开展的,并在国际知名期刊《自然》上发表。
在超导研究领域,自1911年超导现象被发现后,国际科学界就一直在努力探寻能够在常压下突破40K“麦克米兰极限”的高温超导材料。而薛其坤院士和陈卓昱副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在过去的三年里持续不断地进行钻研。他们自主研发出一种名为“强氧化原子逐层外延”的技术,这种技术相当神奇,其氧化能力相比传统方法要强上万倍。借助该技术,能够实现原子层的逐层生长,并且精确地控制化学配比,就如同在纳米尺度上精心搭建原子积木一样。利用这一技术构建出的氧化物薄膜,结构复杂,虽然处于热力学亚稳状态,但晶体质量却近乎完美。该技术的优势众多,它不仅攻克了宽禁带半导体等各类氧化物的缺氧难题,而且极大地拓宽了高温超导等强关联电子系统的人工设计与制备的范围。
在此次新的研究当中,这个团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他们成功地让镍氧化物材料在常压环境下具备高温超导电性。这一成果使得镍基材料成为继铜基和铁基之后,第三个在常压下突破40K“麦克米兰极限”的高温超导材料体系。有趣的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团队几乎在同一时间也报告了类似材料体系中的常压超导电性。不过,中美两个团队的研究路径是各自独立的,他们的实验结果却是相互印证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团队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全部采用国产仪器,并且开发出独特的强氧化能力薄膜生长技术,从而成功获取了晶体质量更高的薄膜材料。这一成果的意义非常重大,它不仅仅是在科学上实现了突破性的发现,更为我国在超导乃至量子材料领域的长期自主发展奠定了极为坚实的基础。
中国南方科技大学和清华大学合作的研究团队,在薛其坤院士带领下,于超导研究方面取得重大成果,尤其是实现镍氧化物常压高温超导。团队研发的独特技术解决诸多问题并拓展研究范围,中美团队独立研究结果相互印证,中国团队全用国产仪器且成果为我国超导和量子材料领域自主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9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