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以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的成功为切入点,深入探讨文化与科技之间的关系,包括二者融合的重要性、目前融合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等内容。
句艳华。自春节开始上映后,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接下来简称为《哪吒2》)的热度就一直在攀升。到2月16日20时的时候,这部电影在全球累计的票房已经达到了118亿元。这一成绩让它成为首部闯入全球票房榜前11名的亚洲电影,被人们誉为“中国电影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这部电影成功的原因有很多方面可以去归纳总结。它有着高超的叙事技巧,充满浓郁民族审美的画面,并且具备和当下时代非常契合的价值观等等。然而,丰富且精湛的视觉特效技术,绝对是其中极为关键的一个因素。一部出色的动画片,是需要艺术和技术高度融合的。《哪吒2》在本土先进动漫制作技术的有力支撑下,达成了这种融合。它的成功,代表着我国文化软实力和电影科技硬实力共同取得胜利并且双重出圈,这也彰显出文化和科技相互碰撞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
在历史的长河中,文化和科技一直是相伴相随的。每当二者交汇的时候就会碰撞出耀眼的火花,那些蒙昧的尘埃就会被一扫而空,文明的轮廓也会变得更加清晰。追溯到两汉时期,造纸术的发明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为中华大一统文化奠定了强大的根基。再看20世纪,电气技术催生了声像媒介,极大地丰富了大众传播的形式。而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出现,更是逐渐消除了世界文明之间的隔阂与鸿沟。
到了现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日新月异,文化的传播方式、表现形式以及发展模式又一次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文化业态变得丰富多彩。科技能够让文化品类从无到有,让文化的表现更加出色,还能让文化遗产在传承中创新。文化需要科技给予这样的能量,如果缺少了,就很容易因为缺乏时代的活力而有衰退的风险。
科技也需要文化来注入灵魂。没有被注入文化灵魂的科技,很容易陷入工具理性的误区。另外,科技的发展也离不开文化领域技术需求的牵引。在《哪吒2》的制作过程中,正是导演对视觉特效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才迫使制作团队自主研发,这不仅滋养了影片的制作,还带动了整个行业的升级。
当然,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文化和科技的融合,不管是在广度还是深度上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一方面,在文化领域目前使用最多的是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其他科技手段的应用比较少;另一方面,针对文化领域独特需求的原创性“定制”技术的研发还不够,像激光照排、五笔输入这种颠覆性技术的供给还比较匮乏。这就需要强化“供需对接”,既要挖掘现有科技成果在文化领域的应用潜力,又要着眼于解决文化产业发展中的痛点、难点和堵点,集中精力开展科技攻关,不断催生新的技术,从而更好地为文化发展赋能。
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是一个庞大的课题,它的效能和前景是难以估量的。一旦触及到二者融合共生的关键之处,必然会引发像电影中魔丸和灵珠合体那样的强大力量爆发,底蕴深厚的中华文化也将在和现代科技的碰撞中,不断奏响令世人惊叹的华丽乐章。
本文总结了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的成功与文化和科技融合的关系。阐述了文化与科技在历史上的相互促进,分析了当下文化与科技融合的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如融合的广度和深度不足、针对文化需求的定制技术研发不够等,最后强调了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巨大潜力和前景。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9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