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描述莆田口岸开年的发展情况,通过具体的实例展现其积极的发展态势,如一艘巴拿马籍轮船在东吴港区作业,以及莆田与众多港口通航的情况,同时阐述了莆田边检站创新模式提升口岸竞争力,实现节后“开门红”的成果。
原标题为“莆田口岸开年就开跑”,东南网2月17日有相关报道(记者施辰静,通讯员林孟 摄)。在2月14日,于莆田市东吴港区罗屿作业区10号泊位,一艘巴拿马籍名为“紫罗兰”的轮船正忙碌地进行着铁矿装载作业,其目的地是印度尼西亚。
莆田这座城市可不简单,它已经与全球超过50个港口建立了通航联系。自春节过后,莆田边检站积极探索创新,开始试行一种专门适用于“小、远、散”口岸的“单专用通道模式”。这种模式相当智能,能够精准地识别和记录上下梯口的人员信息。这一创新举措带来的好处可不少,它让船舶到达港口时能够实现“零等待”就开始作业,在离开港口时也能“零延时”顺利放行。这样一来,莆田口岸对外开放的竞争力就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仿佛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有力地推动了莆田口岸在春节后的发展,取得了令人欣喜的“开门红”。根据莆田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统计的数据,莆田口岸在今年以来已经办理了164艘次的出入境(港)船舶业务。(施辰静)
来源:东南网
总结来说,莆田口岸在开年展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一方面是与众多港口通航的良好基础,另一方面莆田边检站的创新模式极大地提升了口岸作业效率和竞争力,从船舶作业的高效到出入境船舶艘次的统计数据都体现了莆田口岸的良好发展开端。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8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