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湖北咸宁的吴女士和武汉新洲的谢某生吞鱼胆后中毒,器官衰竭的事件。还介绍了鱼胆的成分、毒性原理、中毒症状、预防中毒的方法等内容,提醒人们不要轻信鱼胆治病的偏方,食用鱼时要注意安全。
春节本是欢乐团圆的时刻,然而湖北咸宁的吴女士却遭遇了一场生死危机。当时她在制作腊鱼的过程中,竟然就着白酒生吞了一颗鱼胆。不久之后,身体就出现了一系列的不适症状,像是呕吐、腹泻、头痛以及头晕等。送到医院后,她的病情愈发严重,急剧恶化,甚至被连夜转诊至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医生对吴女士进行检查后发现,她已经出现了急性肾衰竭和肝衰竭的情况,并且还伴有凝血功能障碍。幸运的是,经过紧急的抢救,在3天之后,吴女士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并且在2月3日顺利康复出院。
无独有偶,在除夕当天,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又收治了一名来自武汉新洲的鱼胆中毒患者。这位患者是年近7旬的谢某,他因为听信了鱼胆能治病的偏方,就生吞了鱼胆,随后也出现了呕吐、腹泻的症状。在当地医院进行了多次洗胃治疗之后,症状并没有明显的改善,所以被紧急转诊至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医生经过判断,确定谢某属于典型的由于鱼胆中毒而引发的急性肝衰竭。不过好在经过救治,谢某也成功脱离了危险,于2月4日康复出院。
你可能会好奇,小小的一个鱼胆,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杀伤力呢?鱼胆其实就是鱼的胆囊,它位于鱼类躯干部的腹侧,主要的作用是容纳鱼类肝胰脏分泌的胆汁,起到消化的作用。
鱼胆胆汁包含多种毒素,像胆酸、牛黄胆酸、氢氰酸、水溶性鲤醇硫酸酯钠、组胺等,其中氢氰酸的毒性是最大的,它的毒性比同剂量的砒霜还要大。
这些毒素非常顽强,加热、烹煮或者是酒精都无法将它们破坏。所以就算是将鱼胆蒸熟了再食用,或者是用酒冲服鲜鱼胆,仍然可能会导致中毒。鱼胆不管是生吃、熟吃还是泡酒吃都是有毒的。那其他动物的胆呢?医生提醒,蛇胆与熊胆需要经过特殊处理才能够入药,而且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千万不要为了进补或者养生就擅自食用。
如果鱼胆中毒了,会有哪些症状呢?鱼胆中毒之后,发病的速度非常快,潜伏期大概在半小时到6小时左右。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通常是最先出现的,一般在服用鱼胆后1 - 14小时就会出现。
数小时之后,可能会出现皮肤及巩膜黄染、乏力、纳差、肝区疼痛、少尿、无尿、面部及双下肢水肿、腰痛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肾脏、肝脏、心脏等器官的功能会受到损害,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和休克,危及生命。一旦误食鱼胆,一定要立即就医。
怀疑鱼胆中毒之后,应该马上就医,彻底洗胃或者催吐来清除体内的毒物。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服用一些能够保护胃黏膜、延缓胆汁吸收的药物或者食物。重度鱼胆中毒患者应该尽早接受血液透析治疗,这样可以在短时间内有效清除体内毒素,减轻对器官的损伤。
那我们要如何防止鱼胆中毒呢?首先要了解鱼胆的毒性,千万不要听信鱼胆能明目、可以治病之类的偏方。在宰杀鱼的时候,一定要将鱼胆清理干净。
如果不小心把鱼胆弄破了,应该马上将沾染胆汁的鱼肉切掉。要是鱼胆污染的范围比较大,为了确保安全,建议把整条鱼都丢弃。同时也要谨防鱼胆汁溅入眼睛,因为含有毒素的鱼胆汁可能会导致结膜炎、视力减退,甚至会引起失明。
元宵佳节,家人朋友相聚的时候难免会有海鲜大餐,在这里小编要提醒大家,鱼鲜虽然很美味,但是食用的时候是有禁忌的,安全一定要放在首位,千万不要心存侥幸。
本文通过讲述两位患者生吞鱼胆中毒的案例,详细介绍了鱼胆的毒性成分、中毒症状以及预防中毒的方法等内容。旨在提醒人们鱼胆含有剧毒,不要轻信民间偏方,在处理鱼时要谨慎小心,避免中毒事件的发生。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8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