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湘雅三院罗令,用画笔书写骨科故事,罗令:以画笔绘就骨科生命图谱的医者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创伤骨科主任罗令的故事。他是骨科领域的专家,也是一位未经过正式绘画学习的“画家”,他的骨科手绘笔记吸引众多目光,这些笔记数量众多,不仅是医学教学资料,还成为他与患者情感的桥梁,在学术大会上他也通过手绘图让医学知识变得直观易懂。

本报记者任弯湾于长沙为我们带来这样一则报道。

在2月15日那天,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外科楼像是一块巨大的磁石,一场名为《术笔仁心——医者视角的生命图谱》的展览正在此处举行,吸引了无数的目光聚焦于此。展览中,那些精细无比的骨科手绘笔记,还有那独特的“天空飞落的手稿”装置,如同拥有魔力一般,让众多的医护人员、患者以及家属纷纷停下匆匆的脚步,沉浸其中。

这些手绘笔记皆出自湘雅三医院创伤骨科主任、骨科副主任罗令之手。人们常说,骨科医生就像是一群“无菌意识很强的木匠”,而罗令的这些画作无疑是对这一说法的有力证明。在他的手绘笔记里,我们可以看到栩栩如生、精确细致的骨骼和血管的描摹,而且还布满了众多深刻的反思和批注。他的身上仿佛有着无尽的艺术灵感,更重要的是,他怀揣着一颗全心全意为患者着想的赤诚之心。

罗令积累的骨科手绘笔记数量颇为可观,已经达到了20来本。

罗令,他不单单是在创伤骨科领域举足轻重的专家,还是一位未经过正式绘画学习的“画家”。

他未曾接受过系统的绘画学习,然而却凭借手中的画笔,描绘出了无数手术中的细微之处以及生命的脉络。在攻读博士期间,罗令开启了一种独特的记录方式,他用数码相机记录手术过程。当他走下手术台后,会立刻撰写《手术记录》,在这个过程中,他边绘画、边记录、边深入思考。他笔下的每一笔,都凝聚着他对手术过程的反复斟酌;每一条线条,都承载着他对患者康复的深切期望。

2013年的时候,罗令与合作导师黄文华教授成功地将增强现实技术(AR)引入到创伤、显微手术设计这一领域。但即便如此,他依旧坚定地认为,手绘在对手术策略等方面进行深度思考时,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这么多年来,罗令积累下来的骨科手绘笔记已经多达20来本。其中转化为照片的数量累计达到七万多张,制作而成的PPT容量达到七百多G。他还十分慷慨地表示:“有好多同行想要我的东西,我都毫无保留。”

罗令的这些画作,它们的意义远不止是医学教学中珍贵的资料,更是他与患者之间情感交流的重要桥梁。

借助手绘图让医学知识变得直观易懂。

2月14日至15日,湖南省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骨感染骨缺损学组成立大会暨首届新湘雅骨感染骨缺损学术大会在湘雅三医院外科楼举办。2月15日,罗令在大会上分享了自己多年来在骨感染和骨缺损治疗领域的创新经验。

罗令在大会上详尽地介绍了他在骨感染治疗过程中的创新技术以及典型病例。这些技术的应用,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并且显著地提高了治疗的效果。罗令通过展示手绘图的方式,将复杂的医学知识以一种直观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就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每一次手术,都是对生命的承诺;每一次创新,都是为了让患者更好地康复。”

“手术的光影,在纸上沉淀永恒;愈合的脉动,在墨色里苏醒光明。”这是展览前言中的一句话,它宛如一面镜子,真实地映照出罗令数十年从医生涯的点点滴滴。手术刀能够修复患者身体上的创伤,而画笔则可以记录并且复盘每一个重要的瞬间。

本文总结了湘雅三院罗令的事迹,他在骨科领域成绩斐然,同时以手绘笔记记录手术相关内容。这些手绘笔记数量多、意义重大,是医学教学资料和医患情感纽带,他还在学术大会上通过手绘展示创新成果,他的故事体现了医学与艺术的结合以及对患者的高度负责。

原创文章,作者:购物狂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8356.html

(0)
购物狂魔购物狂魔
上一篇 2025年2月17日
下一篇 2025年2月17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