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青浦警方连续破获两起假冒注册商标案。其中一个案件涉及在直播间以199元售卖专柜万元的奢侈品牌大衣,背后是犯罪嫌疑人徐某等9人通过自己生产、直播销售假冒产品的方式牟利,涉案金额超500万元。另一个案件是叶某夫妇代加工假冒国际品牌羽绒服,其雇佣的10人在明知的情况下仍参与生产,已生产1000余件。最后提到警方将深入侦办案件,同时提醒经营者守法经营,消费者要擦亮眼睛并懂得维权。
东方网记者蔡黄浩、通讯员李辉于1月22日报道了一则惊人消息:专柜价格高达万元的奢侈品牌大衣,在直播间里竟然只卖199元。不仅如此,款式还十分齐全,并且号称是通过独家渠道拿到的价格。这看似是消费者捡到了大便宜,实则背后隐藏着巨大的猫腻。近日,上海青浦警方连续侦破了两起假冒注册商标的案件,成功抓获了21名犯罪嫌疑人。
如图所示,这便是直播间里仿制的奢侈品大衣。警方经过综合细致的研判分析之后,很快就锁定了相关的犯罪团伙,并且查清了该团伙的发货地点以及仓储点。在11月15日这一天,经侦支队会同重固派出所开展了统一的抓捕行动。这一行动收获颇丰,当场就抓获了犯罪嫌疑人徐某等9人,并且查获了成品服饰6000余件,还有相关布料20余卷。
深入调查发现,徐某原本在当地是从事纱线生意的。但是他觉得生产纱线的利润实在是太低了,于是就动起了歪脑筋,想要假冒高端品牌的成衣来赚取高额利润。从2023年2月开始,徐某就在自己所建工厂的三楼设立了一个集仓储与网络直播销售为一体的产销窝点。他还雇佣了吴某等4人,分别让他们担任客服、打包发货等不同的职务。他们先从别的地方购入普通布料,然后进行印花,之后由宋某等2人根据正品服饰进行初步裁剪,再发给合作方加工成成品服饰。为了逃避品牌方的追究,这些服饰都没有打上“奢侈品牌”的领标。张某等2人则充当主播,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来销售这些假冒的服饰。到目前为止,这个案子的涉案金额已经超过了500万元。
再看这张图,这是部分假冒国际品牌的羽绒服。调查发现,2021年6月的时候,叶某夫妇在外省市租用了一处农村自建房,开设了一个私人作坊。一开始,他们只是加工自己的品牌服饰。但是后来,叶某发现市场上某国际品牌的羽绒服销量非常好,于是就通过朋友的牵线搭桥,认识了专门销售假冒知名品牌羽绒服的销售商。双方达成了约定,由叶某根据对方的需求以及提供的原材料代加工成成品羽绒服,每件成衣根据工艺难度收取100元左右的加工费。从2023年开始,叶某夫妇招聘了邓某等10人,让他们担任车工、扣子工、后道加工等不同的职责。而邓某等10人在明明知道自己加工的服饰是假冒国际品牌的情况下,仍然帮助叶某夫妇进行生产衣服。截止到案发的时候,已经生产出了假冒国际品牌的羽绒服1000余件。
目前,徐某、叶某等19人因为涉嫌假冒注册商标罪,已经被青浦警方依法采取了刑事强制措施,张某等2人因为涉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也被青浦警方依法采取了刑事强制措施,这个案件还在进一步的侦办当中。
在未来,上海警方将继续深入开展案件的侦办核查工作,坚持将案件打深、打透,并且从源头上进行打击。同时,警方也在此提醒广大的经营者,一定要守法经营,千万不要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就去踩踏法律的红线,否则很容易让自己陷入困境。而对于消费者来说,也要擦亮自己的眼睛,不能因为一时贪图便宜就购买不明来源的商品。如果不小心买到了假货,一定要保留好相关的单据、聊天记录等凭证,及时向平台举报或者向公安机关报案,用合法的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
本文总结了上海青浦警方破获的两起假冒注册商标案件,包括案件的作案手段、涉及人员、生产销售情况以及涉案金额等,同时强调了警方将深入打击此类犯罪的决心,也对经营者和消费者分别提出了守法经营和维权防范的建议。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