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生活服务App上低价体验课的现象。这些体验课涵盖范围广,从日常技能到小众兴趣甚至高端项目,以低成本尝鲜吸引年轻人。文中讲述了其受欢迎的程度,商家推出这些课程的目的是引流,同时也指出其中存在服务质量参差不齐、营销套路多等问题,最后从商家、平台、监管、消费者等多个角度提出了让低价体验课健康发展的建议。
从1元的美食制作体验,到1.9元的少儿/成人钢琴一对一课,再到9.9元的马术兴趣课等,各类低价体验课如今在生活服务App上随处可见。《法治日报》记者发现,无论是日常技能,还是小众兴趣甚至那些平时较难接触到的“高端”项目,都能以低价体验到。这些课程以低成本尝鲜为卖点,受到年轻人的青睐,成为他们丰富生活的新选择。然而,在这看似美好的背后,却因服务质量差异较大、营销套路频繁出现而引发诸多争议。那么,低价体验课上完后的效果究竟怎样呢?商家又该如何在低价引流和保障品质之间找到平衡呢?消费者又要怎样避免“踩坑”呢?记者针对这些问题展开了调查。打开多个生活服务App,“9.9元解锁新技能”的帖子铺天盖地。比如周末不知去哪时,可在App上找到舞蹈、声乐、陶艺等各种9.9元体验课;体验课种类繁多,像水彩画、街舞、钢琴、马术等应有尽有,只需9.9元就能体验新鲜有趣的课程。相关平台数据显示,2024年7月 - 9月,“体验课”搜索量环比增长364%。受郑钦文带动的运动热潮影响,网球体验课笔记量在3个月内增长了48%。低价体验课以低门槛、高性价比吸引了大批消费者。上海市杨浦区的陈先生一直想学专业烹饪,但千元课程让他望而却步。去年10月,他偶然看到一家知名培训机构的60元4节中式烹饪课,每节学3道菜。上课过程中师傅耐心指导,他上完课后就迷上了体验课,陆续报名面包烘焙课等,花费并不多。他觉得这些课程很适合像他这样不想成为专业厨师但又喜欢烹饪的人。除了常见项目,体验课中也有很多平时较少接触的“高端”项目。天津市武清区的王女士曾认为马术是贵族运动,9.9元的体验课改变了她的看法,她不仅学到了马术知识还骑上了马。不过,低价体验课并非毫无门槛。大多数商家仅限首次到店新客使用,到店前需预约且只能购买使用一次。有些商家还限制了使用时间,如仅工作日可用、每天固定时间段可用或需凑齐人数以“开班”形式授课。即便如此,仍有消费者趋之若鹜。天津市河东区的赵女士报名的街舞俱乐部体验课,虽预约上课时间有限制,但价格实惠,老师教得认真,她觉得能花较少钱学技能,这些限制可以接受。对于商家而言,低价体验课是吸引潜在客户、建立信任并推动长期转化的策略。有业内人士称,像朋友圈集赞可低价抢购编程培训课程,目标人群明确,有需求的家长和孩子试听后,加上优惠促销,报名者不少。北京某击剑俱乐部的18元体验课、天津某健身房的体验卡都是为了吸引潜在学员。但低价引流并非万无一失,如宿州的书法教师张先生,99元8节体验课虽吸引很多学员,但得知正式课价格后几乎无人报名。低价体验课并不总是物超所值。某第三方投诉平台数据显示,相关投诉超万条,问题集中在服务缩水、强制推销、虚假宣传等方面。常熟市的尹先生报名69.9元摄影体验课,课程内容严重缩水;朝阳区的林女士59元体验面部护理时被强制推销无效产品。还有些商家追求流量忽视质量,如舞蹈体验课敷衍、茶艺课缺乏深度等。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律师王燕妮指出,低价体验课付款预约后双方形成合同关系,商家需按承诺提供服务。但维权成本高让消费者望而却步,不过消费者应积极维权。北京瀛和(广州)律师事务所律师胡勤艳称,合同存在不公平条款可主张无效,遇虚假宣传或强制消费可投诉索赔。为了让低价体验课健康发展,专家与从业者提出了多方面建议。商家应注重质量,江苏省消保委建议在课程内容和服务上下功夫;王燕妮建议加强师资培训,制定最低质量标准等。平台应严审资质优化评价,江苏省消保委建议审查商家教培资质、完善评价机制;王燕妮建议明确收费标准等。监管层面要完善法规联合治理,王燕妮提出建立资质审查制度等;胡勤艳建议制定相关法规,多部门联合协作。消费者应理性选择、警惕陷阱,留存相关记录以便维权。江苏省消保委也提醒消费者保持理性,挑选有价值的体验课。
低价体验课在生活服务App上流行,它因低价吸引众多消费者,商家借此引流,但也存在服务和营销问题。相关投诉不少,不过可以从商家、平台、监管、消费者等多方面进行规范和改进,从而让低价体验课既吸引人又能健康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7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