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名木保护条例3月15日起施行:填补法规空白

2月14日国家林草局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古树名木保护条例》自3月15日起施行,这一举措填补了古树名木保护在国家层面法规的空白。同时还提到国家林草局计划开展第三次全国资源普查,住房城乡建设部在城市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方面的努力,以及陕西、四川等地古树名木的情况和保护措施等内容。

新华网于2月14日消息(郭香玉报道),当日,国家林草局举办《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新闻发布会。会上,国家林草局生态司(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司长张利明指出,自3月15日起,《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将开始施行。这一《条例》意义非凡,它在我国首次以行政法规的形式,明确了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需要遵循的行为准则,成功填补了古树名木保护领域在国家层面的法规空白。

古树名木保护条例3月15日起施行:填补法规空白

这里展示的是陕西白水仓颉手植柏,图片由白水县摄影协会提供。

刘丽莉透露,在今年,国家林草局打算启动第三次全国资源普查。

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处长宋涛表示,住房城乡建设部对城市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极为重视。依据《城市绿化条例》的相关要求,一直在不断地完善城市古树名木保护机制,先后制定并发布了《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以及《城市古树名木养护和复壮工程技术规范》,以此指导地方明确保护责任,将保护措施落到实处,规范保护程序。

古树名木保护条例3月15日起施行:填补法规空白

这是四川平武柯楠,由胡宇拍摄。

陕西是古树名木资源丰富的大省,全省现有的古树名木数量多达72.73万棵,在全国名列前茅。全国树龄达5000年以上的古树名木仅有5棵,并且都在陕西,分别是“黄帝手植柏(轩辕柏)”“保生柏”“老君柏”“仓颉手植柏”“洛南古柏”。

陕西省林业局副局长薛恩东称,陕西省林业局已经把“黄帝手植柏”“保生柏”以及黄帝陵古柏群的保护管理纳入到《黄帝陵保护规划》和《陕西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规划》之中。并且将古树名木保护纳入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范围,做到交树交印。黄陵县被列为全国首批古树名木保护试点县。此外,针对这5棵古树还实行“一树一策”的保护策略,制定了《5棵5000年以上古树名木“一树一策”保护方案》,科学地实施保护措施。

剑阁县位于四川盆地北部,是古蜀道的重要节点,现有古树名木12510株,其中树龄最高的达2300年,翠云廊古柏最具代表性。

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委副书记王仕雄表示,《古树名木保护条例》的出台恰逢其时,意义重大且影响深远。剑阁县作为全国古树名木保护试点县,将从三个方面着手。其一,做好学习宣传工作。坚持“线上线下”“集中常态”相结合的方式,深入推动《条例》进林区、进校区、进社区,让每个人都成为“宣传员”。其二,严格贯彻执行,一丝不苟地落实《条例》规定。其三,讲好古柏故事。升级完善“交树交印”制度,深入挖掘蜀道古柏的历史文化价值,以蜀道翠云廊千年文脉为轴线,促使古关、古道、古柏走向世界。

文章围绕《古树名木保护条例》3月15日起施行这一核心事件展开,阐述了这一《条例》填补法规空白的重要意义,同时介绍了国家林草局的普查计划、住房城乡建设部的相关工作,还详细讲述了陕西、四川等地古树名木资源情况以及针对古树名木的保护措施等内容。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7012.html

(0)
东海凝丝东海凝丝
上一篇 2025年2月15日
下一篇 2025年2月15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