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闹元宵:河口非遗村的多彩活动与助企惠民之旅,元宵佳节河口非遗村:商协会、村民、游客共赴盛会

2月13日(农历正月十六)在呼和浩特托克托县河口非遗村发生的一系列活动。这一天这里热闹非凡,举办了内蒙古商协会支持乡村振兴座谈会暨河口非遗村千人品鉴黄河炖鱼助企惠民活动,来自多地的商协会、民营企业与众多村民、游客共度元宵佳节。活动包含非遗表演、助企惠民活动、文艺表演等,还有特色美食供大家品尝。

北疆文旅消息(记者 张杨)报道,2月13日,正值农历正月十六。在呼和浩特托克托县河口非遗村,一场盛大而热闹的活动正在火热进行,那就是内蒙古商协会支持乡村振兴座谈会暨河口非遗村千人品鉴黄河炖鱼助企惠民活动。当日,来自呼和浩特、包头和鄂尔多斯的18家商会、协会,多达40多家民营企业的人员,与8000多名村民以及游客欢聚一堂,共同庆祝元宵佳节。

热闹元宵:河口非遗村的多彩活动与助企惠民之旅,元宵佳节河口非遗村:商协会、村民、游客共赴盛会

在座谈会的现场,氛围热烈而欢快。从当日下午一直到晚上,拥有200年传承历史的“河口老龙”开始舞动起来,“河口龙咚鼓”也敲响起来。数千人聚集在一起,品鉴极具特色的“河口非遗村黄河炖鱼”。一时间,龙舞翩翩,鼓鸣阵阵,村里挂满了彩灯,烟火在空中绽放,到处都是一派喜庆、热闹非凡的景象。

在这充满欢乐喜庆氛围的环境下,共举办了四项助企惠民活动,分别是“内蒙古商协会支持乡村振兴座谈会”、“河口非遗村千人品鉴黄河炖鱼”、“托县春节元宵节非遗文艺社火展演活动”以及“河口非遗村元宵舞龙社火烟火”活动。别具一格的“河口老龙”和“河口隆咚鼓”这样的非遗文艺表演,再加上烟火的燃放,让河口非遗村的元宵节变得更加喜气洋洋、欢乐无比。托县文化旅游体育局、托县人民文化体育馆也组织了文艺工作者和非遗传承人进行精彩的表演,节目涵盖歌舞、二人台、晋剧、秧歌舞以及流行歌曲等惠民表演。

著名歌手、文艺志愿者高丽霞,著名蒙古族青年歌手、文艺志愿者索伦嘎,还有著名网红庆主播等与商会、企业家代表一起,为“内蒙古味道”代言。

热闹元宵:河口非遗村的多彩活动与助企惠民之旅,元宵佳节河口非遗村:商协会、村民、游客共赴盛会

在品尝黄河炖鱼的活动中,河口村的“黄河老刘炖鱼”利用“黄河几字弯非遗炖鱼第一锅”为老百姓献上了美味。这其中包括2000斤炖鱼,还有200斤油炸糕,以及用500斤豆腐和500斤粉条制作的托县非遗粉汤,让游客们可以免费品尝,共享元宵佳节的大餐。

据介绍,托县黄河炖鱼是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当天使用的“黄河几字弯非遗炖鱼第一锅”直径达3.65米长,这一数字寓意着365天天天有鱼。

热闹元宵:河口非遗村的多彩活动与助企惠民之旅,元宵佳节河口非遗村:商协会、村民、游客共赴盛会

活动现场,大家争相品尝炸糕。河口村位于黄河上中游的分界点,这个地方在魏晋、隋、唐、金、元、明、清时期,曾经都是闻名全国的“水旱码头”。如今,这里已经是内蒙古自治区级非遗村,现拥有县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10多项。其中河口舞龙有着200多年的历史,在内蒙古特别是呼和浩特的春节元宵节社火活动中,是最具代表性的节目之一。传统的“河口老龙”为两条龙,龙头重量大约70多斤,龙身长度约为3丈余,由12根骨节和龙尾组成。一条龙头和龙身为金黄色,被人们称为“火龙”;另一条龙头和龙身为青白色,被称为“水龙”。在舞龙的时候,需要2至3班人轮流舞动,每班需要10多个人。两条老龙伴随着“龙咚鼓”的鼓点,摇头摆尾,在鼓钹声中祈愿新的一年风调雨顺。

这篇呼和浩特托克托县河口非遗村在元宵佳节举办的一系列活动,包括民俗表演、助企惠民活动、美食分享等。这些活动不仅展示了当地的民俗文化特色,也体现了商协会对乡村振兴的支持,众多人员的参与共同营造出一个欢乐、喜庆的节日氛围。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6788.html

(0)
FosterFoster
上一篇 2025年2月15日
下一篇 2025年2月15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