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阐述现代易货交易的兴起与发展,包括其在美国的起源,互联网对它的推动作用,现代易货与古代以物换物的区别,还会提及中国近代易货中的典型案例,最后详细介绍当下中国易货行业的玩法以及其在产能过剩背景下的发展机遇等内容。
自工业革命后,生产力大幅提升,物资过剩的情况逐渐出现。过剩和闲置物资需要再次流动,这就促使现代易货交易在上世纪50年代的美国应运而生,大型企业更是纷纷设立专门的易货部门。
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易货行业迎来了巨大的发展契机。互联网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大大提高了需求匹配的效率,并且简化了交易流程,于是B2B和B2C的易货交易业务在网络上逐渐兴起。
现代易货相较于古代的以物换物,呈现出诸多新特点。
一方面,现代易货的范围不再局限于实体货物,服务也可参与其中。例如酒店房间、餐饮等都能够借助商品证券化的方式加入到易货交易里。
另一方面,互联网易货平台出现后,会员在平台交易时可以使用易货额度(也被称为巴特币,是会员进行易货交易的支付媒介,同时也是易货平台或公司用来记录易货交易的凭证)进行交易。这种方式相当于平台给予信用背书,能够刺激交易,提升流通效率。
在中国近代易货史上,牟其中是一个不能被忽视的人物。1989年,苏联解体前夕,牟其中用500车皮商品换来了4架图 - 154飞机,并且以租代买的方式租给了四川航空公司。这可能是新中国成立后由民间发起完成的货值最大的一次易货交易,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通过百度了解更多详情。
当前,中国许多行业产能过剩,去库存、减少现金用量的需求日益增长,再加上互联网的成熟发展,近两年国内的易货行业发展得如火如荼。
现代易货的本质是借助互联网或线下渠道交换闲置物资,从而实现资源的高效、合理配置。为什么这样说呢?对于生产企业而言,如果要购买生产所需的原材料,通常需要先将产品销售获取现金,然后再去购买。但通过易货方式获取原材料,就省去了销售、回款等流程,既能减少库存积压,又能减少现金使用量,双方各取所需,使得资源得到合理配置。
我有一位从事易货行业的朋友,通过他我了解到了当下易货的一些玩法。
服务证券化后参与易货交易
有一家酒店入住率在40%左右,而酒店业入住率达到70%左右才比较合适,低于这个数值意味着空置房间过多。于是酒店将空置房间制作成住宿卡,然后参与易货,换回自己所需的粮油面粉等物资。而拿到住宿卡的人既可以出售住宿卡,也可以将其作为礼物赠送他人。拿着住宿卡到酒店消费的用户,不仅能够入住房间,还可以享受酒店提供的其他服务,并且能用住宿卡去酒店的易货超市采购商品。这样一来,既提高了酒店的入住率,又增加了住宿卡的价值,有利于住宿卡后期的交换或售出。
饭店也可以采用类似的做法。以前饭店的促销活动多为打折,比如九折、八折等。现在将饭店服务做成消费卡去易货,将交换来的商品用于饭店自身或者放在饭店的易货超市。当用户来饭店吃饭时,将折扣转化为等值的易货券,例如吃一百送三十,客户可以用这三十的易货券在酒店的易货超市消费。这种做法的效果比直接打折要好得多,前来饭店吃饭的人也越来越多,因为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占便宜的感觉。
通过易货平台实现多方共赢
这是一种很有趣的玩法,目前我朋友公司一半以上的营收都来自于这个模式。比如家装材料由那些库存积压严重的生产或经销企业提供,为了去库存,他们可以降低价格,通过薄利多销的方式进行易货或者回收资金。我朋友的公司则通过收取佣金在易货交易中获利。这种模式激发了购房者的购房热情,目前已经有了不少成功案例,他们正在将这种模式推广到更多的三四线城市。这种模式实际上是通过易货平台实现资源整合,其能够运转的根源还是装修材料行业产能过剩。
在中国,许多行业产能严重过剩,所以易货交易在这些行业有着巨大的机会。传统行业如钢铁、电解铝、水泥、玻璃等都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这些企业有的设有易货部门,有的没有。通过互联网实现这些过剩资源的易货交易,换取所需的原材料或者回收资金,这是一件多方共赢的事情,相信现代易货行业在中国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本文总结了现代易货交易的发展历程,从其在美国的起源到互联网推动下的新发展。阐述了现代易货与古代易货的区别,讲述了中国近代易货中的典型案例。重点介绍了中国当前产能过剩背景下易货行业的玩法,如服务证券化参与易货、通过易货平台实现多方共赢等,最后指出易货行业在中国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6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