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供电局借助智能终端,提升电网运维水平,深圳供电局:智能技术助力电网运维,效率大幅提升

深圳供电局在电网运维方面利用智能技术取得的成果。从发现变压器渗漏油事件的及时处理,体现智能告警的作用,再阐述多年来在智能技术探索上的历程,包括不同阶段数字技术的应用情况,最后展示如今基于大量智能终端应用建成的生产运行支持系统所带来的诸如雷击跳闸故障定位时间大幅减少、运维人员工时节约、设备异常自动感知预警等显著成果。

深圳新闻网2025年2月13日消息(深圳特区报记者 方胜报道)最近,在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生产指挥中心,监测工程师董新正在监盘的时候,收到了系统AI发出的告警。这个告警信号显示,某220kV变压器的本体存在渗漏油的情况。他随即打开高清摄像头,仔细地进行观察,发现渗漏油形成的油滴已经达到了每分钟12滴,这可是重大缺陷。于是,他马上通知设备运维单位前来处理,这样就有效地避免了一起可能因为设备故障而导致用户停电的事件。

“深圳电网主网生产领域每天有200多个作业面,如果按照以前人工到现场查看的方式,那就得派出200多人。但是现在通过系统,只需要2个人查看就可以了。”深圳供电局二级领军专业技术专家黄炜昭这样说道。

回顾过去,2012年的时候,深圳供电局就开始对智能传感器等数字技术在电网生产运行中的应用进行探索。到了2020年,成功地让输电线路无人机巡视、设备程序化操作等技术应用到生产实际当中,并且完成了深圳首个智能化变电站的试点建设。2021年,深圳供电局大力推动视频监测等智能终端的规模化建设,逐步摸索并建立起了适合深圳超大城市电网的数字化配置标准与技术装备标准,同时不断地对AI技术在电网运行维护中的应用进行探索。在2023 - 2024年期间,深圳供电局完成了输变电摄像头及智能传感器、无人机巢的全覆盖建设,还把多种大小模型算法投入到生产实际应用当中。

记者从深圳供电局得知,当前,深圳电网基于10万余套智能终端的规模化应用,构建起了输变配一体融合的生产运行支持系统,打造出了一套能够对电网设备运行进行实时感知的电网数字“天眼”,实现了对“云、管、边、端”资源的统一管理、协同分配,从而取代了传统的人工巡线方式。就拿输电线路雷击跳闸来说,传统的处置方式是依靠运维人员到现场分析信号、定位故障点,这一过程需要三四个小时。然而现在,这个系统平均仅仅需要12分钟就能够准确定位故障,耗时减少了90%以上,处置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这种效率的提升还能够通过数据直观地反映出来。在2024年,深圳供电局累计开展输电线路无人机自主巡视的里程达到了50余万公里、变电站远程巡视1.7万站次,每年平均节约运维人员路上往返的人工时达到3.2万,极大地减轻了劳动强度。依靠强大的设备态势感知能力,实现了对61起设备异常的自动感知、超前预警,设备故障应急处置的时间平均减少了1小时以上,数字电网新质生产力的作用在持续发挥着。

深圳供电局多年来不断探索智能技术在电网运维中的应用,从早期的探索到逐步建立标准,再到完成各类设施的建设与算法应用。如今,通过大量智能终端的应用,建成生产运行支持系统,在避免停电事件、减少人力需求、提高故障定位和处置效率、自动感知设备异常等多方面取得显著成果,展现了智能技术对电网运维的巨大推动作用。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5523.html

(0)
Daniel AdelaDaniel Adela
上一篇 2025年2月13日
下一篇 2025年2月1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