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口县抹茶:大山深处的海外市场开拓者 河南信阳商城县:丝瓜络走向世界的传奇之旅

河南信阳商城县的丝瓜络和贵州铜仁江口县的抹茶走向海外市场的故事。通过讲述具体人物和事例,展现了这两种特色产品在当地带动就业、增收等多方面的积极影响,以及背后的发展模式和政策支持等情况。

在河南信阳商城县,一场奇妙的“丝瓜络出海”之旅正在上演。

深夜时分,商城县电商产业园的一间办公室里,不断传来“叮叮叮……”的网上订单成交声。这声音让杨淑娟笑逐颜开,她兴奋地说道:“我们这儿农村挂在篱笆上的家常物件,在海外能卖十几美元,现在卖得特别火呢!”杨淑娟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她是河南省人大代表,还是信阳商城县的90后返乡创业大学生。

她口中所说的这个“农村家常物件”,就是丝瓜络。丝瓜成熟之后,经过晾晒、剥皮、去籽等工序,就变成了信阳农户家里天然的清洁用具。商城县处于大别山区,地理位置并不沿海沿边,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却成功开辟出了一条从田间地头直达海外市场的康庄大道。这里开发出了涵盖清洁用品、文创用品、宠物玩具等在内的多达60余种产品,这一产业带动了超过3000人在当地直接就业,每人每年能够增收5000元以上。在2024年,商城县丝瓜络产品的电商销售额达到了3700万元,产品远销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

杨淑娟回忆起创业初心时说:“我想用我学到的专业知识,帮助乡亲们销售特色农产品。”早在2016年,她就带着一群90后的小伙伴踏上了返乡创业之路,他们种丝瓜、卖丝瓜络。从最初仅有6人的小团队,试种60亩地,发展到如今拥有80多人的公司,全县丝瓜络的种植面积突破万亩,并且在12个乡镇都建成了丝瓜络种植基地。杨淑娟的团队探索出了“互联网 + 合作社 + 农户”这种联农带农的模式。她满怀感激地说:“没有大家的支持,我们几个年轻人是不可能成功的。”

那他们是如何发掘农产品特有的市场呢?杨淑娟表示:“我们带领团队转变思路,从‘我们选产品’变成‘市场选产品’,市场上什么东西好卖,我们就卖什么。”在2023年,杨淑娟的团队又投资建设了3000平方米的丝瓜络产品加工厂,还成立了自己的设计、销售团队。她感叹道:“乡村是干了就有希望,还会藏着惊喜的热土。”

而在贵州铜仁江口县,抹茶也开启了它走出大山的征程。

2月10日,在江口县贵茶产业园的生产车间里,一台台球磨机正在将灭菌后的碾茶磨粉,细密的抹茶粉末慢慢地铺满了机器出口。贵州贵茶(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兰方强介绍说:“2月5日复工以来一直加紧生产,主要是给海外订单赶制产品,2月15日有一批抹茶将出口日本,加拿大、沙特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的订单也在紧锣密鼓地生产中。”

2024年,依托江口县贵茶产业园内“全球最大的抹茶单体精制车间”,贵州抹茶不断拓宽海外市场,产品远销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

53岁的抹茶种植大户陈春莲被村民们称为“女强人”,她在江口县太平镇经营着500余亩茶园。一年之中,陈春莲和村民们在茶园和工厂之间忙碌奔波。春季采茶生产,夏季修剪,秋季开沟施肥,冬季管护追肥……当地数百名村民进入茶园、工厂务工,仅仅工资收入就增加了100余万元。

标准制定和政策推动为抹茶产业走出大山注入了强大的动力。2018年,贵州省发布意见,明确把贵州抹茶树立为省级公共品牌重点打造,并且制定了贵州抹茶省级地方标准;2021年,贵州编制“十四五”茶产业发展规划,将铜仁列入优质绿茶抹茶出口加工产业带;2022年,贵州进一步制定做大做强抹茶产业推进方案,为抹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有力的政策保障。

目前,贵茶集团抹茶年产量超1200吨,产值3.02亿元。2025年,贵州还将推动建设抹茶食品加工厂等重点项目,进一步延伸抹茶产业链。

本文通过讲述河南信阳商城县丝瓜络产业和贵州铜仁江口县抹茶产业的发展情况,展现了这两个地方的特色产品在走向海外市场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包括创业人员的努力、联农带农模式、产业的不断拓展以及政策的支持等,这些都为乡村特色产品走向世界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5475.html

(0)
FosterFoster
上一篇 2025年2月13日
下一篇 2025年2月1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