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汇集了来自文学作品、人际关系、社会现象等多方面的观点和故事,包括对强壮的独特理解、文学创作的关注点、青春期孩子与家长的关系、聚焦的真正含义、不同文化下的家庭与生活、男性的品质、劝人健身的有效方式、人的表情背后的含义、婚姻对象的选择、民间文化的传承、社会阶层的思维差异、伪勤奋的表现、男女关系的发展趋势以及如何变得自信等众多内容,同时还包含了美图欣赏。
我所追求的强壮,并非是争强好胜、用于反击外力的那种。我渴望的强壮,是能坦然接受外力、忍耐外力的,是可以默默忍受不公平、不走运、不被理解、遭受误解和悲伤等状况的,就像《海边的卡夫卡》中村上春树所表达的那样。
梁遇春在《“还我头来”及其他》提到,人比事情重要,在小说里刻画个人性格往往比描述事情更能给人深刻印象。但近来的短篇小说大多叙述情史,用些风花雪月的字眼,实在令人失望,他希望新的文豪能多注重性格描写而非结构。
好消息是,虽然青春期孩子并不完全认同家长观点,但在重大问题上,多数还是愿意听取家长意见的。不过,如果家长对孩子自主的小事,像穿衣、发型、做作业时间等要求过多,孩子就不会听,甚至会回避家长。
乔布斯认为,人们以为“聚焦”是对重视的事物一路开绿灯,其实不然,“聚焦”意味着要拒绝众多好点子,所以必须谨慎挑选。
有个二代韩裔美国女孩,她的父母给她安排相亲,对象多是律师、医生之类,但她说没人能驾驭她,所以拒绝继续交往,父母也无奈。她曾有个完美男友,但因基因问题会影响后代而分手。为对抗相亲安排,她染黄头发,而每次相亲妈妈都让她染回黑色。她姐姐也和她一样努力工作、尽情享乐。她曾分享妈妈的话:如果喜欢做某事就拼命做,直到厌倦,因为人生短暂,要尽情享受。美国相对自由,人们大多能按自己的心意生活,像我就是努力工作又尽情享受生活的人。
从小就很难被阳刚气重的男性吸引,看金庸时,不喜欢充满武林大义的乔峰、郭靖,反而喜欢只想谈恋爱的段誉和断臂后的杨过。在演员中,对硬汉无感,却着迷张国荣、梁朝伟和经历车祸后的胡歌。成年后才发觉,男性适度的脆弱和柔软是难得的品质,很多男性虽有脆弱但不知如何表达,而一旦卸下“男性面具”,就很动人。
研究表明,劝人健身时,说“不锻炼会变成猪”“肥胖给国家造成损失”是无效的,因为男女最关心的是自己的健康和死亡,所以说“吸烟会导致阳痿”这种与自身健康相关的劝阻方式才有效。
弋舟在《碎瓷》中提到,人的表情像衣服,有的人光鲜,有的人褴褛。
如果遇到一个外表和谈吐都不错、事业也还行的男人,想把他发展成结婚对象的可能性不大。因为这样的男人要么已婚,要么有女友,就算单身也可能有隐秘关系或者不想安定。所以,能结婚的男人往往有缺点,优质男本就少,那些看似无缺点的男人早就被别人盯上了。
各种劳动号子、民歌、小曲虽然好听,但其实是劳动者用来统一节奏、提神的“酸曲儿”,真正的唱词有时比较低俗。不过,这些曲调有着神奇的感染力,希望它们能传承下去,毕竟大俗即大雅,《诗经》里也有不少这样的内容。
社会中的“高端”玩家,无论男女,都出身背景雄厚,接受不同的教育,从小接触大场合,有着世代积攒的财富和底蕴。很多有背景的二代踏实努力从基层干起,而一些屌丝思维低端,有点关系就到处炫耀、想占便宜,这就是他们挣扎半生仍在底层的原因,还可能破坏关系网。
著名心理学专家Jordan Peterson教授指出“伪勤奋”有四个表现:一是花大量时间做容易环节还炫耀苦劳;二是以“准备”之名拖延毫无进展;三是不验证成果闷头做事;四是读书不总结规律或不实践。
以后男女关系会比较难,一方面是因为手机让很多人觉醒,但变得更自私而非互利互惠;另一方面是互联网提高了人们的眼光,互相看不上。
想要变自信,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在自己擅长的事情上找到“绝对掌控”的感觉。多拓展不同领域能让自己擅长的事情更多。看到自己的热爱所在,比如运动、做饭、摄影、写作等,只要真心投入且有进步就能成为自信源头。其次,成为某个方面的“百事通”,不管是高大上领域还是像恐怖片、美食这样的领域,经验够多就能在交流中提升自信。最后,发挥性格优势,像热情、乐观、幽默、耐心等特质,能在不同场合赢得好感和自信。自信是可以不断练习和强化的。
美图欣赏
本文总结了来自不同领域的诸多观点和现象,涵盖文学感悟、人际关系、社会阶层差异、男女关系等方面的思考,以及提升自信的方法,通过丰富的实例和观点展示了生活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4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