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徐闻小城过年习俗的情况,包括曾经的习俗逐渐消失,如邻里合养小猪过年的习俗,同时也有新习俗的诞生,像乡村春晚的出现。还提到了春节作为古老仪式的一些传统内容仍在延续,而作者也在父母离世后对过年有着特殊的情感,在对过年习俗的描述中融入了对岁月、人生的感悟。
文|黄礼孩
不知何时开始,每到岁末至正月的这段时光,我总会不由自主地回首往昔那些一去不复返的日子。偶然看到日本作家辻井乔的一句话后,有关过年的记忆就像被唤醒的精灵,纷纷浮现于脑海。
中国人过年,总体上有很多相似之处,然而“三里不同俗,五里不同音”,各地还是存在不少差异的。在雷州半岛的南端,有一座名为徐闻的小城。它的名字似乎蕴含着“浪涛拍岸,徐徐闻乎”的诗意。这座小城的春节,有着独特的韵味,有着专属于自己的印记,恰似一朵朵独一无二的浪花。
步入21世纪之后,越来越多的过年习俗逐渐消逝。回想20世纪的七八十年代,为了确保年关时桌上有肉,从年初起,邻居们就凑在一起商量,以AA制的方式集资购买小猪苗。一家养一个季度,另一家再接着养一个季度,等到年底的时候,就把养肥的猪宰杀,然后分肉过年。这种养猪过年的事情看似微不足道,却象征着邻里之间的和睦相处。当年过年杀猪可是一场热闹的集会,可如今,这样的景象再也看不到了。
有些过年习俗虽然消失了,但也有一些新的习俗应运而生。随着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过年的方式也开始出现变革。2006年,我回故乡过年,村里的年轻人找到我,抱怨说过年实在是太无趣了,希望能搞点新鲜的活动。过去,徐闻的农村过年时,一些大的村庄会邀请雷剧团来表演传统剧目,场面也十分热闹。可是年轻人却更加向往城里那种有着舞台、灯光、音响,才艺纷呈的“联欢晚会”氛围。在当时那个没有舞台、灯光、音响设备的落后农村,想要举办自己的“村晚”,几乎是天方夜谭。不过,他们的热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于是,我到县里找朋友帮忙,弄来了灯光和音响设备,节目则由年轻人自己编排,同时也邀请周边有才艺的朋友来助阵,就这样,属于我们自己的“村晚”就办起来了。乡村春晚作为一种新事物出现后,村民们纷纷来到现场观看自己人的“春晚”,场面十分盛大,多的时候能有几千人观看呢。那些取材于生活的小品、用各种农具当道具的走秀、充满青春活力的街舞等节目,让村民们笑出了新的年味。而且,利用“村晚”这个舞台,对考上大学的学子进行奖励,这样一来,舞台又变成了一个教育的平台,这可是以往过年从未有过的现象。过年作为一种经典的节庆,既有永恒不变的仪式,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增添新的内容。徐闻小苏村每年正月初二都会举办“村晚”,不管刮风下雨都不会间断,这股乡村过年的新风尚迅速席卷了雷州半岛,不少村庄纷纷效仿,前来学习取经,也办起了自己的“村晚”。
春节作为一种古老的仪式,就像是一份珍贵的“非遗”。其中一些仪式至今仍在延续,不过由于信仰的不同,具体内容也会有所差异。除夕的时候,人们会用贡品祭祀祖先、点香、点灯,一些老人会吃斋,给孩子们压岁钱,并且不说丧气的话,而是说祝福语等习俗依然在这片土地上传承着。对我而言,父母在哪里,哪里就是故乡,父母就是“年”的意义所在。但人生总是充满了无尽的遗憾,我的父母已经离世多年,如今过年的时候,再也听不到父亲唱祝福之歌了,母亲的离去,也带走了我们家的过年习俗。徐闻人的过年习俗里没有守岁这一项,但是在除夕过渡到初一这个特殊的时间点,母亲会把孩子们从睡梦中唤醒,让我们到院子里赤脚踩上新的泥土,去连接土地与星辰,踏上人生新的旅途。
土地埋葬了岁月,又孕育出新的一年。人生啊,就像是一次次对新年的拜访之旅。感谢命运的馈赠,让我又一次站在了新春的地平线上。爱是过年的黏合剂,想到父母的爱一直留存于这片土地之上,我又一次爱上了新年,仿佛又回到了时间开始之前。过年啊,唯有让灵魂得到更新,这年才是新的。想到“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这句祝福,心中便多了几分期许。新春嘉年,曙光初照,愿天上人间,春风皆至,染上心灵的盼望,让一切都充满色彩。
作者为诗人、《诗歌与人》主编
【作者】
文章总结了徐闻小城过年习俗的变化,从旧习俗的消失如邻里合养小猪过年,到新习俗的诞生像乡村春晚的兴起。也提到了春节传统仪式在信仰影响下的不同表现,同时融入了作者在父母离世后的过年感悟,表达了对新年的期许与对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体现出过年习俗的传承与发展是与时代、家庭情感紧密相连的。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2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