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缺水现状因向家坝灌区一期通水而改善 向家坝灌区通水:川南摆脱“靠天吃饭”

向家坝灌区一期一步工程正式通水对川南地区的重大意义。通过村民王莉的讲述反映出通水前川南群众面临的用水困难,解释了川南虽有江河却缺水的原因,还以内江为例说明工程通水后带来的改变,阐述了向家坝灌区工程的重要意义以及在农业和区域发展方面带来的积极影响等。

人民网记者朱虹报道,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思坡镇心宁村村民王莉望着清澈的江水感慨道:“终于盼到通水了。”她回忆往昔,“过去,我们这边的饮用水大多从小山沟里取,干旱的时候山沟没水,就只能从岷江提水,水源很不稳定,生产生活面临诸多困难。”

2月6日,向家坝灌区一期一步工程正式通水,这个工程惠及四川宜宾、自贡、内江3市7县(市、区),像王莉这样的140万川南群众再也不用担心灌溉保障问题,彻底摆脱了“靠天吃饭”的困境。

川南缺水现状因向家坝灌区一期通水而改善 向家坝灌区通水:川南摆脱“靠天吃饭”

这是向家坝灌区北总干渠渠首,由四川省水发集团供图。

很多人可能会疑惑,川南地区有不少江河,怎么还会缺水呢?

实际上,川南虽然有长江(金沙江)、岷江、沱江等大江大河,但这些河流流经的里程较短,而且缺乏大型湖泊和水库,这就使得雨季时洪水很快过境,难以储存水资源。再加上水利设施不足,从而造成了工程性缺水。这就好比家里没有足够的容器去储存雨水,干旱的时候就无水可用。

以内江市为例,内江属于典型的资源性、工程性、季节性缺水地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5%、全省的16%,是四川省5个严重缺水市(州)之一。现在,向家坝灌区一期内江供水管道工程从邱场分干渠末端的红旗分水池取水,经凌家湾泵站提水,最后进入黄河镇水库。这条管道全长38公里,其中内江境内长12公里,年供水量1.1亿立方米,内江人民很快就能喝上优质的金沙江水了。

川南缺水现状因向家坝灌区一期通水而改善 向家坝灌区通水:川南摆脱“靠天吃饭”

这是岷江江底隧洞闸门开启后,清澈的金沙江水沿着渠道奔流而下的视频截图。

向家坝灌区工程是四川省“六横六纵”骨干水网工程的重要“一横”,其意义不言而喻。

四川省水利厅水利工程建设处处长潘超表示:“向家坝灌区工程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顺利通水,将为川南经济区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对保障当地城乡供水、农业灌溉有着重要意义。”

川南缺水现状因向家坝灌区一期通水而改善 向家坝灌区通水:川南摆脱“靠天吃饭”

这是建成的向家坝灌区北总干渠一期一步岷江江底隧洞管理中心,由王铁松拍摄。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据了解,根据测算,一期一步工程达产后,灌溉保证率会显著提升,预计粮食单产平均年产量会相应提高,主要粮食作物年增产0.63亿千克,平均每亩增产34公斤;经济作物平均年增产1.82亿公斤,平均每亩产量增产100公斤。

这个工程的建设也让川南经济区拥有了跨市骨干水网,区域水资源配置能力明显增强。据悉,2018年12月,向家坝灌区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一期工程分两步实施,待整体建成后,多年平均供水量达8.47亿立方米,将极大地解决川南地区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有效保障254万人的生产生活用水和198万亩耕地的灌溉用水,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安全保障。

川南缺水现状因向家坝灌区一期通水而改善 向家坝灌区通水:川南摆脱“靠天吃饭”

这是内江供水管道出口,由四川省水发集团供图。

潘超说:“未来,金沙江流域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对宜宾乃至川南地区群众的福祉提升至关重要。”四川将通过强化流域用水总量控制等水资源分配策略,在用水指标总量控制范围内,加大对金沙江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加快大中型水利工程的建设。这些工程将成为水资源合理调配的关键枢纽,为宜宾及川南地区稳定的用水供应提供保障。

本文总结了向家坝灌区一期一步工程通水对川南地区的重要意义。从解决群众用水困难、提升农业生产、增强区域水资源配置能力等多方面进行阐述,还解释了川南缺水的原因,以及未来对金沙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规划,展现了这一工程对川南地区发展的深远影响。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2681.html

(0)
Daniel AdelaDaniel Adela
上一篇 2025年2月9日
下一篇 2025年2月9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