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第九届亚冬会主火炬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点燃的事件,介绍亚冬会的规模、参赛情况,同时展现赛场内外的冰雪热度,包括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的发展、冰壶运动的受欢迎程度等,还将描述亚冬会期间中国年元素与冰雪元素的融合,以及哈尔滨冰雪经济的发展情况,并提及我国其他地方冰雪领域的发展。
2月7日晚,正值正月初十,哈尔滨冰雪大世界被璀璨的灯光笼罩,这里成为了第九届亚冬会主火炬的点燃之地。中国年、哈尔滨这座城市、亚冬会以及冰雪经济,诸多的“顶流”元素在此汇聚,仿佛一场盛大的狂欢,气氛“燃爆”到了极点。
哈尔滨,这个在中国现代冰雪运动起源的地方,以其国际化的姿态,迎来了来自亚洲34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多名运动员。一场具有“中国特色、亚洲风采、精彩纷呈”的体育盛会就此拉开帷幕。
2月7日,第九届亚冬会短道速滑男子1500米四分之一决赛在哈尔滨盛大举行。这一画面被新华社的兰红光记者记录了下来。
这一届亚冬会,无论是参赛的国家和地区数量,还是运动员的人数,都达到了亚冬会历史上的最高水平。从参赛项目的角度来看,在总共6大项11分项64小项之中,大约31%的小项是首次进入亚冬会的,这无疑为亚冬会增添了更多的新鲜元素和看点。
在赛场内,运动员们在冰雪项目上尽情地竞技比拼,他们用速度、技巧和毅力书写着冰雪运动的华章。而赛场之外,冰场和雪道也不甘寂寞,搅热了整个寒冬。
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距离哈尔滨市区大概200公里,这里是亚冬会雪上项目的举办地。仅仅在春节期间,整个度假区就接待了17.39万人次的游客,与以往相比,游客人数同比增长了41.9%。这个度假区如今可谓是焕然一新,雪场和雪道都进行了全面的升级,车站和公路也经过了提升改造,酒店和民宿更是再度翻新。房间数量增加到了2473间,能够容纳5000多人住宿。
“亚冬会就在家门口举办,我们的雪板可不能停啊!”90后的滑雪爱好者梁伟婕带着孩子在度假区已经住了将近一个月了,她坚持滑雪,希望通过滑雪来锻炼身体,同时磨炼自己和孩子的意志。
在哈尔滨市奥禹冰壶运动中心的训练场上,一个个冰壶爱好者们的身影活跃其中。他们起身、滑行、出手、投壶,尽情地体验着“冰上象棋”的优雅与智慧。这家场馆的负责人李俊苹说道:“这些年来,学习冰壶的人越来越多了,特别是这个寒假,青少年的研学团队和亲子家庭的研学团队一个接着一个,络绎不绝。冰雪运动这么热,未来的发展前景非常值得期待啊!”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的研究显示,自从2022年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以来,全国参与冰雪运动的人数达到了3.13亿人。其中,在2023年入冬之后,参与冰雪运动的人数就达到了2.64亿人。
亚冬会与中国年相遇,两者的相遇汇聚了冰雪的“顶流”魅力。
正值大年初十,年味儿与亚冬会的元素相互融合交织在一起。在哈尔滨的街头巷尾,处处张灯结彩。在百年老街中央大街上,火红色的灯笼高高地悬挂着,造型各异的锦鲤花灯栩栩如生,仿佛在诉说着新年的喜悦;亚冬会的吉祥物“滨滨”和“妮妮”热情地向游人问好;在太阳岛雪博会,扎着红围巾、身上贴着福字的“雪韵福娃”喜气洋洋,充满了浓浓的年味儿。
游客们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园区内拍照留念,这一画面被新华社记者王建威拍摄下来。
冰雪同梦,澎湃着一种“热”动力。那些融入了石墨烯发热技术的贺岁公仔,充满灵感闪现的精美冰箱贴,还有布满亚冬会比赛场馆的各种“黑科技”,都在向人们诉说着去哈尔滨感受“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魅力。
今年春节假期,哈尔滨累计接待游客1215.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花费191.5亿元。冰雪文化和冰雪经济正在逐渐成为哈尔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同时也是哈尔滨对外开放的新纽带。
不仅仅是哈尔滨,当下,我国的多个地方都在向冰雪体育、文化、旅游、产业等领域高质量地发力,冰雪经济充满了无限的活力。
在河北崇礼,依托北京冬奥场地的优势,各种各样的冰雪赛事活动不间断地上演;在新疆,那里世界级的冰雪资源吸引着众多冰雪爱好者竞相前往打卡;在南方的湖北,冰雪旅游主题的景区、度假区、冰雪场地纷纷“上线”,成为了游客们的热门之选。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经拥有1970个滑冰运动场馆,719个滑雪场地,还有995个新兴类型的冰雪亲子乐园、主题乐园等。这样的布局实现了一年四季、室内室外全覆盖,让冰雪运动变得触手可及,让来自天南海北的人们都能够尽情地享受其中的乐趣。
冰雪同梦,交融且相亲。亚冬会承载着人们对和平、发展、友谊的共同愿望和追求,在这片充满热情、开放包容的黑土地上,大家共同谱写着新的冰雪华章。
本文总结了第九届亚冬会在哈尔滨举办时的盛大场景,包括赛事规模创新高、赛场内外冰雪运动和冰雪经济的繁荣发展,如亚布力度假区的游客增长、冰壶运动的火热等,也提到了中国年与亚冬会元素的融合,以及哈尔滨冰雪经济的成果,最后指出我国多地冰雪领域的全面发展,强调亚冬会承载的和平、友谊等积极意义。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1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