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券商海通证券退市这一事件展开。详细阐述了海通证券退市过程中的股东权益相关安排,如A股异议股东的现金选择权、换股相关事宜等。同时深入探讨了海通证券近年来业绩下滑,从曾经的盈利百亿到如今净亏损超34亿的情况,以及领导班子更替背后的相关情况,并对其旗下业务如海通国际的亏损原因进行了分析。
头部券商海通证券迎来了退市的命运。2月4日的时候,海通证券对外发布公告称,公司的股票将从2月6日开始,在开市的时候就连续停牌,之后就不再进行交易了。而2025年2月5日,就是海通证券股票在市场上的最后一个交易日。这张图片来源于公司的公告。根据相关的公告内容,那些不打算和国泰君安进行换股的A股投资者,海通证券会采用网下申报的方式,针对全体的A股异议股东来实施他们所持有A股异议股份的现金选择权。在时间安排方面,2月7日的时候,海通证券将会有申报现金选择权的A股异议股东到上交所去签署股份转让协议,预计在2月13日,海通证券就会公布申报的结果。这部分的A股异议股东所持有股份的数量是1274.8万股,经过计算,海通证券最多要向这些股东支付1.18亿元的现金。海通证券最多需要向A股异议股东支付1.18亿现金。源媒汇了解到,海通证券给上述这些A股异议股东的现金选择权行权价格是9.28元/股,那些成功申报现金选择权的A股异议股东,将会按照这个行权价格得到现金对价。按照海通证券2024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以及2024年第一次A股类别股东会的表决结果和决议来看,对于海通证券换股吸收合并议案投出反对票的A股股东,他们持有的代表反对权力的A股股份数量是1274.8万股,而能够申报行使现金选择权的A股异议股东,他们的持股数量不会超过这个股份数量。这样计算下来,如果上述1274.8万股股东都选择申报行使现金选择权,海通证券就需要向他们支付总计1.18亿元的现金。关于海通证券如何向股东兑付上述现金价值,源媒汇给海通证券发函询问,但是到发稿之前,都没有得到海通证券的回复。到2月5日收盘的时候,海通证券的股价是10.41元/股,这个股价相较于海通证券A股异议股东现金选择权的行权价格溢价大概12.18%。由此可以看出,那些准备拿现金的股东,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实惠。从换股价格的角度来看,海通证券和国泰君安都是采用董事会决议公告日前60个交易日的A股股票交易均价来作为换股价格的,其中海通证券的A股换股价格是8.57元/股。这或许意味着,如果单纯从这笔交易来看,不管是支持换股的海通证券股东,还是选择拿现金的海通证券股东,都没有在2月5日当天直接从二级市场卖出股票的投资者划算。再从国泰君安2025年的股价走势来看,支持换股的国泰君安股东可能也捞不到什么好处。2024年的最后一天,国泰君安是以18.65元/股的价格收盘的;2025年开年之后,国泰君安的股价就一路下跌,到2月5日收盘的时候,股价已经跌到了17.78元/股。按照这样的股价趋势发展下去,那些换股的国泰君安股东们,可能不但不能从国泰君安收购海通证券这笔交易中获利,反而还要为股价持续低迷的国泰君安“填坑”。海通证券去年净亏损超过34亿,可是原董事长却高升了。虽然1.18亿元现金看起来数额并不是特别巨大,但是对于海通证券来说,这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根据海通证券2024年的业绩预告,预计2024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大概是 - 34亿元左右,扣非净利润是 - 37亿元。在之前的2021年到2023年期间,海通证券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是128.27亿元、65.45亿元、10.08亿元。
仅仅过了4年的时间,海通证券就从辉煌走向了衰落,从一家归母净利润超百亿的券商,变成了一家净亏损超30亿元的券商。海通证券的衰落,其领导班子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自从2016年10月从王开国手中接过董事长的权杖,高举“打造中国标杆式投行”旗帜的周杰,已经领导海通证券长达9年了。公开的信息显示,周杰的正常任期是2016年10月28日到2022年6月18日。不过,过了这个任期之后,海通证券的董事长仍然是周杰担任。而且在最新的财报中,海通证券也没有明确周杰在公司董事长岗位上的新任期。一直到2025年1月13日,海通证券公布周杰辞去公司董事长的职务。一个星期之后,周杰正式出任国泰君安大股东上海国际集团的董事长。而接替周杰的,正是和他搭班子的原海通证券总经理李军。现年56岁的李军有着监管背景,他曾经先后担任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地方金融管理处处长、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委会副秘书长、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深交所会员理事代表、创业板股票发行规范委员会委员代表、中国证券业协会国际合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位。2021年10月的时候,李军出任海通证券总经理,并且在同一个月出任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非执行董事。值得注意的是,李军还是给海通证券捅了大窟窿的国际业务平台海通国际的董事长。2021年10月,在李军担任海通国际的主要领导之后,海通国际的业绩就开始出现断崖式的下跌。数据显示,2021年海通国际还是盈利的,实现营业收入108.53亿港币,净利润10.16亿港币。但是在李军的领导下,从2022年开始,海通国际就直接出现了巨额亏损。2022年、2023年、2024年上半年,海通国际分别实现净利润 - 53.40亿港币、 - 81.56亿港币、 - 28.73亿港币。
实际上,作为承接海通证券投行海外业务的平台,在香港市场,海通国际还是有一定成绩的。即便2023年海通国际的业绩如此糟糕——实现营业收入 - 15.75亿港币、净利润 - 81.56亿港币,但是全年仍然完成了香港联交所IPO保荐项目4单,这个数量在香港市场排在第五位;还完成了香港IPO项目6单;港股二级股权融资承销项目2单。导致海通国际出现巨额亏损的原因,主要是受到其投资业务的拖累,包括踩雷中资地产美元债,踩雷的房企有中国恒大、华夏幸福、花样年、禹洲集团等,以及股票股权投资损失等。在2022年的业绩交流会上,海通证券财务总监张信军解释说,海通国际出现大额亏损,主要涉及二级市场交易的股票和债权交易损失,以及因为相关投资估值随着可比公司市值及底层资产状况下跌,导致海通国际的相关私募债权、股权投资、另类投资出现损失等。2024年1月,业绩不佳的海通国际完成了私有化退市。时隔一年时间,海通证券也步了子公司海通国际的后尘。随着国泰君安和海通证券的并购落地,隐藏在海通证券内部的业务风险,正在逐步出清。
海通证券退市事件涉及诸多方面。一方面是股东权益安排,如A股异议股东现金选择权等;另一方面,海通证券业绩下滑严重,从曾经盈利到如今巨额亏损,领导班子更替且新老领导下公司业务各有状况,旗下海通国际也因多种原因亏损巨大,最终海通证券走向退市,而随着并购落地其内部业务风险正在出清。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1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