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节期间石家庄国际陆港的繁忙景象,特别是中欧班列的运营情况。其中包括“重去重回”成为中欧班列新亮点,回程货物的激增为国内企业带来稳定原材料供应。还阐述了“通道+物流+产业”模式的发展壮大,及其对货运品类产业升级的助力,以及在这种模式下企业出口量的增长和陆港枢纽经济体量的壮大等情况。
中国网2月7日讯(记者 唐佳蕾)在2025年春节之时,石家庄国际陆港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一列又一列的中欧班列满载着各种“年货”,宛如一个个传递文化与商品的使者,将浓郁的中国“年味儿”送往世界的各个角落。
石家庄国际陆港(以下简称为“国际陆港”)坐落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京广铁路高邑站。这个陆港可不简单,它是国家一级铁路物流基地,也是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更是冀中南地区唯一一个常态化开行中欧班列的国际陆港。
“重去重回”:中欧班列的崭新亮点
今年是申遗成功之后的第一个春节。伴随着中国春节文化在海外不断升温,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借助中欧班列的东风走向世界舞台。与此同时,来自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的粮食、原材料等物资也如同涓涓细流一般,持续不断地涌入中国市场。
据相关消息,自2024年下半年起,回程货物的数量急剧增加。来自俄罗斯和中亚地区的优质商品,像是纸、板材、锌锭、大麦、小麦、钾肥、石棉等,源源不断地运往中国。这为地区的加工企业开辟了稳定且丰富的原材料供应渠道,使得国际陆港的枢纽作用越发显著,“重去重回”也就此成为中欧班列令人瞩目的新亮点。
统计数据表明,在2024年,国际陆港到发中欧班列达621列,其中,开行的回程班列有284列,运输货物达到14556标箱。在8月份的时候,回程开行量和运输量分别占据了59%和58%,实现了巨大的跨越性增长。
河北福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销售总监董洋洋向中国网记者透露:“我们公司以粮食进口业务为主。以前,我们主要依靠海运和陆运进行货物运输,然而这两种运输方式与火车运输相比,在时效性、稳定性方面存在较大差距,而且成本更高。自2024年开始,我们公司90%以上的货物都是通过中欧班列来运输的。在中欧班列的有力推动下,我们2025年1月份的订单量就已经突破了2024年全年的订单总量。”
董洋洋还提到,由于订单量大幅增长,公司计划在哈萨克斯坦建设工厂。这一举措不仅能够增加公司在国内的销售量,还能够带动当地农民的收入增长。
“通道+物流+产业”模式的蓬勃发展
丰富物流产品、畅通物流通道,这对货运品类产业的升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石家庄铁路物流中心将重点放在了物流全产业链以及全流程服务客户方面。
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石家庄南营业部经理王新山介绍说,针对返程国际班列货源的潜在运输市场,石家庄铁路物流中心充分发挥铁路中长距离运输的优势,提出以国际陆港为中心开展国内铁路段分拨业务。先后开发了香炉山、黄渡等11个到站,饲料、纸浆、大麦等20多种货物在国际陆港能够通过便捷的发送手续进行运输。有海关封的集装箱无需二次开箱安检,货物无需出箱,就能够借助四通八达的铁路网被送到全国各地的企业客户手中。
另外,“中欧班列回程+港城快速班列”这种铁海联运的新模式,也成为众多企业客户的心头好。从俄罗斯以及中亚国家远道而来的货物到达国际陆港后,可以选择乘坐“货运高铁”一站式直达天津港,赶上最近的船期,然后通过多式联运的方式被发送到山东以及南方省市的各个港口。这一模式不仅降低了物流成本,而且运到时限也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河北环海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喜春表示:“按照集装箱标箱来计算,2024年,我们公司整体出口量同比增长了10%以上。”以前,通过中欧班列出口的产品种类相对较少。在产业升级之后,现在出口的产品附加值相对较高,例如汽车整车出口、汽车配件出口以及机械加工出口等。
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国际陆港装车35489车,较去年同期增加13018车,同比增幅为57%;卸车49964车,较去年同期增加26315车,同比增幅达到111%。
石家庄国际陆港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任永昌介绍说,“通道+物流+产业”模式不断发展壮大,推动大宗商品在石家庄区域的集散,加速壮大陆港枢纽的经济体量,有助于实现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为河北省发展外向型经济提供了坚实有力的物流保障。
文章聚焦于石家庄国际陆港在2024 - 2025年期间中欧班列的运营成果。“重去重回”的模式使中欧班列回程货物增加,为企业提供原材料,凸显陆港枢纽作用。“通道 + 物流 + 产业”模式推动产业升级,包括开发新到站、新运输模式等,使得企业出口产品附加值提高,陆港的装车和卸车量大幅增长,为河北省外向型经济发展提供物流保障。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1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