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四川代表团的开放团组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凤朝对成都发展的阐述。包括成都在区域协同发展方面的规划,如与重庆合作项目的推进,成都都市圈建设计划等;在产业布局上,坚持实体经济,对特色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规划;空间布局上构建园区体系;科技创新方面对接国家力量,建设科学城等;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举措,还提到了2025年成都将举办第12届世界运动会。
3月7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四川代表团举行开放团组会议。在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凤朝发表了关于成都发展的讲话。他形象地把成都的发展比作哪吒,有着不认命、不服输的劲头,敢于打破常规、突破自我、守正创新。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大区域战略实施力度,通过发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叠加效应来培育新的增长极。当前,四川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支持成都市高质量发展。那么,成都在区域协同助力高质量发展方面将有哪些举措呢?在区域协同发展方面,成都有一系列的计划。王凤朝提到,成都将与重庆共同精心谋划布局一批互惠程度高、辐射效应大的项目。并且要加快推动新出台的3个合作方案、新签署的5个合作协议落地实施,让这些合作项目能够真正发挥作用,以项目化、清单化、可视化的方式推动双核联动联建不断深入发展。而且,成都还将加快实施成都都市圈建设成长期三年行动计划,全方位提升同城化发展水平,做到资源要素共同使用、城市营运一体化、竞争优势共同构建,从而形成更强大的发展合力。从产业布局来看,成都有着清晰的思路。成都坚定地以实体经济为根本,以制造业为重要支撑。一方面,巩固提升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药健康等9个特色优势产业的能级;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壮大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绿色氢能、航空航天等9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还要高瞻远瞩地部署飞行汽车、脑机接口、量子科技等10个未来产业。成都的目标是力争在今年让装备制造成为全市第2个万亿级产业,从而加快培育出“成都制造”的爆款产品和极具影响力的硬核名片。在空间布局方面,成都有着独特的规划。成都把产业园区视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战术和主要引擎,构建“3个国家级开发区、22个省级开发区、N个市级产业园区”的园区体系,促使产业向园区聚集,企业向园区集中,服务向园区集成。在科技创新领域,成都积极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资源对接。健全国家实验室服务保障机制,全力打造精准医学、高端航空装备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并且高标准地建设西部(成都)科学城和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王凤朝表示,成都将着力建强西部中试综合服务平台,创新地开展企业找技术、成果找市场“双向揭榜挂帅”活动。同时,持续汇聚高端人才,壮大耐心资本,分层次培育明日之星等创新型企业,依据自身情况培育和发展新的生产力。此外,会上王凤朝还提到了一个令人期待的消息,2025年8月7日至17日,成都将举办第12届世界运动会。他热情地向大家发出邀请,希望大家来到成都,亲身体验这座“拼搏奋进的创新创造之城,近悦远来的安逸巴适之都”的美好风貌。
本文总结了成都在区域协同发展、产业布局、空间布局、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等多方面的发展规划,并且提及成都即将举办第12届世界运动会。这些规划体现了成都积极探索发展路径,努力提升自身竞争力,在多方面布局下向着高质量发展不断迈进。
原创文章,作者:购物狂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1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