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汽车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的发展历程、成功原因以及未来看点。零跑汽车没有蔚来的用户运营光环和小鹏的技术叙事野心,但在2024年取得了亮眼成绩,全年交付近30万辆且第四季度净利润转正。文章回顾了零跑汽车的发展道路,包括初期产品的失利、产品策略的调整,还阐述了其成本控制的手段以及在生产、渠道、营销等方面的策略。同时,对零跑汽车未来在产品扩充、海外市场拓展和品牌定位可持续性等方面的看点进行了分析。
文丨市值水晶 老吴
2024年1月,零跑汽车交付量达25170台,同比增长105%,全年交付近30万辆。而且在第四季度,其净利润转正,提前一年达成季度盈利目标。这一成绩超出市场预期,标志着新势力阵营中第二条盈利路径的诞生。
零跑汽车诞生于杭州,与蔚来和小鹏不同,它既没有蔚来在用户运营方面的光环,也没有小鹏在技术叙事上的野心。然而,就是这样一家企业,如今却以迅猛的发展态势在销量和盈利方面跃居前列,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
这家企业历经九年的磨砺。在发展过程中,它曾因过于低调而得不到资本的垂青,也曾由于产品方向不明确而遭遇销量的低谷。但零跑汽车凭借清晰的成本理念、灵活的策略布局,以及对主流家用车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以一种低调“闷声发大财”的方式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零跑汽车崛起的精彩之处在于,它没有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赛道上大肆烧钱“高喊口号”。相反,它从成本端、产品规划和用户心智三个维度逐步取得突破,最终成为继理想之后第二家在单季度实现净利润转正的新势力车企。与理想主打高端市场不同,零跑汽车自比为“汽车界的优衣库”,明确表示要在大众市场打出“品价比”这张牌,让消费者花相对合理的钱,就能享受到更丰富的用车体验。
01 走过的弯路
零跑汽车的成长轨迹,最初并不被行业看好。它既不是源于传统车厂,也没有互联网圈全方位的资本支持。要理解零跑汽车的崛起,首先要从它最初的产品选择和技术理念说起,那就是全域自研和极致的成本管控。
2019年初推出的S01是一款双门小跑车,其外观和定位都比较小众。管理层本以为凭借“差异化”策略能打开市场,却因对消费结构预判失误,导致S01的销量一度惨不忍睹。虽然首战失败,但零跑汽车从中吸取了教训:在新能源乃至整个汽车行业立足,单纯放大“炫酷”元素无法吸引大多数家庭用户,满足“主流需求”才是正确的方向。
事实证明,零跑汽车对产品策略的调整非常果断。当五菱宏光MINI大火时,零跑汽车迅速推出T03。T03是一款微型车,它尺寸更大、配置更丰富,同样走“高性价比”路线,吸引了不少有代步需求的用户。然而,仅靠一款微型车难以实现可观的盈利增长,零跑汽车深知“廉价小车”虽然能在短期内站稳脚跟,但不利于品牌向上发展。
随后,C11登场。这是一款起售价在15万元以内的中型SUV,从设计到智能配置,都彰显出“好而不贵”的特点。它“低价高配”的形象,常被拿来与理想、小鹏作比较,在市场中也收获了一批忠实用户。特别是2023年,零跑汽车针对C11推出增程版,大幅提升了纯电续航里程,其300km的纯电续航打破了以往增程式普遍只有百余公里续航的局限,精准地击中了无法安装家充桩的消费者痛点,使得C11的销量迅速攀升,成为该品牌持续畅销的重要车型。
在同一平台上,零跑汽车又推出了中大型轿车C01,进一步丰富了“C字辈”的产品矩阵。到2024年,C系列扩展到C10、C16,分别主打五座、六座的中型或中大型SUV市场,以“15万价位段”去与更高价位的竞品竞争,甚至被外界调侃为“理想平替”。这种“错位竞争”策略虽然存在争议,但不可否认其在市场上取得的成效——主力车型销量占比超过七成,有力地推动了零跑汽车整体规模的快速增长,也为改善盈利结构奠定了基础。
回顾零跑汽车在车辆规划上的一系列重大转变,其核心要点在于:每一步都紧密围绕大众主流用户的实际需求,不局限于单纯的技术噱头,而是将极致的成本管理与功能实用性深度融合,形成“好而不贵”的品牌价值认知。
02 “好而不贵”背后的成本控制
零跑汽车在2024年底至2025年初备受市场关注,除了产品布局的调整,其背后的效率和成本问题更值得深入探究。表面上看,“好而不贵”似乎只是简单地降低售价,但实际上这背后是工程师团队对每个零部件的精细考量。
自研能力是零跑汽车实现降本增效的关键因素。从三电系统到整车控制器,再到自主研发的电池包,甚至小到车灯、门把手集成控制器等,零跑汽车都尽可能自主掌握。与同行相比,在相似的车型配置下,零跑汽车能更灵活地控制BOM(物料清单)成本。它并非在所有环节都大包大揽,而是非常注重高价值零部件和整车关键技术的内部消化率,对于座椅、门板等常规部件,则多采用与供应商合资建厂、租赁工厂等轻资产模式,避免过度投入。
零跑汽车在生产端借鉴丰田经验,采用“集中制造,稳定产能,持续优化”的策略。其整车工厂主要集中在浙江金华,零部件也在相邻区域布局,通过产线共享、工人跨厂支持等方式减少浪费。在渠道端,零跑汽车开始强化对经销商体系的管理,采用“1 + N”模式带动更多卫星店、展示店,以最低的人员、租金投入实现最大限度的用户覆盖。
与一些强调科技领先或品牌溢价的车企不同,零跑汽车在营销方面的投入并不奢华。由于创始人来自B端安防业务,其“克制投放”的理念在零跑汽车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更多的资源被投入到研发、供应链和用户体验环节。朱江明将这种理念称为“品价比”:不是靠宣传口号吹嘘高端,而是以“成本 + 效率”为核心,在保证实用功能的同时,给消费者更合理的价格。
当然,“成本定价”也意味着零跑汽车的毛利率不会很高。它的长期规划非常务实:明年计划冲刺50万台的年销量,但毛利率目标相对保守,仅期望稳定在两位数左右,通过更大的规模效应来抵消单车利润较低的压力。正是这种务实的策略,使零跑汽车既能在2024年的价格战中迅速提升销量,又能在短短几年内实现扭亏为盈。
从季报来看,自2024年第三季度起,零跑汽车的营业收入、毛利率和自由现金流均创新高,第四季度更是实现净利润转正,打响了新势力盈利的“第二枪”。在市场竞争白热化,很多公司忙于以亏损换取市场份额的时候,零跑汽车却稳步从规模、成本和效率三个方面提升到新的高度。
03 未来看点
当零跑汽车在国内市场逐渐站稳脚跟并进入盈利阶段后,如何抓住新的增长空间并提升品牌价值,成为了它面临的新课题。外界更为关注的是:这家以务实、高性价比为特色的车企,能否在全球化竞争中进一步巩固自身的竞争优势呢?
第一个看点是继续拓展产品种类。零跑汽车不仅在10 - 20万区间推出C10、C16,还规划了面向A0级别的A系列、面向更主流紧凑级的B系列,以及20 - 30万元价位段的D系列。从微型车到中大型SUV,零跑汽车的目标是成为大众消费市场中的“全品类选手”。如此大规模的多车型布局,需要在研发、生产、销售等多个环节实现更高水平的协同,以确保每一款新车推出后都能在短时间内盈利。多线作战可能会带来资金压力,但规模效应的加速显现也能让零跑汽车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第二个看点是与海外车企巨头Stellantis集团的合作。2023年10月底,Stellantis注资15亿欧元,与零跑汽车共同组建“零跑汽车国际”。借助Stellantis成熟的全球网络和品牌资源,零跑汽车有机会迅速切入欧洲、中东、拉美等细分市场。
这笔交易是零跑汽车迈向全球市场的关键一步,因为它不仅仅是简单的产品输出,更是借助海外伙伴的制造、营销体系大幅提升产销效率。C10、T03已经率先在欧洲上市,铺设了340多家经销网点,后续B系列也有望跟进推向海外。如果能够顺利实现全球化布局,零跑汽车的规模效应将远超当前水平,这对于抵御国内日益激烈的价格战无疑是一大利好。
第三个看点是品牌定位的可持续性。朱江明曾表示“我们就是要做汽车界的优衣库”,希望让消费者感受到“虽不豪华,但也不廉价”的品质。现阶段,用“平替”的方式吸引理想等高价产品的用户确实有效,但如果长期戴着“某某平替”的帽子,必然会影响零跑汽车在中高端细分市场的发展。
要想在更广阔的价位段取得突破,零跑汽车需要在智能驾驶、车机系统、品牌调性等方面强化自身特色,让消费者在选购15万元以内或20万以上车型时,能够从零跑汽车的独特标识和体验中感受到价值。这将考验零跑汽车对技术和市场趋势的平衡把握能力,也决定了它能否在下一个五年继续领先。
04 结语
从最初S01无人问津,到T03勉强维持,再到C11、C10、C16销量猛增,零跑汽车用九年时间精准把握了新能源发展的关键时机。在2024年价格战愈演愈烈的情况下,它不仅交出了年交付近30万台的优异答卷,还在第四季度实现净利润转正,成为继理想之后第二家盈利的新势力车企,令人刮目相看。
零跑汽车的“突围”,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了一个非典型样本。它表明,在资本、流量、情怀之外,还存在第四条发展路径:以制造业思维重塑新势力基因,在效率与成本的精细较量中建立竞争优势。2025年50万辆的销量目标,既是对规模效应的追求,也是对盈利模式的压力测试——当行业平均利润率持续下降时,能否在量价平衡中守住8%的毛利率红线,将检验这种模式的真正价值。
更为重要的启示是它对产业规律的尊重。在充满颠覆性口号的新能源赛道上,零跑汽车始终保持传统制造企业的克制:不过度承诺技术突破,不热衷于概念炒作,而是将资源集中于为用户创造可感知的价值。这种“慢哲学”看似与互联网时代的快节奏格格不入,但却契合制造业的本质——所有商业模式的创新,最终都要回归到对成本、质量、效率的极致把控。当热潮退去,或许正是这种“反潮流”的坚守,能让零跑汽车在竞争的决赛圈中走得更远。
零跑汽车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它通过不断调整产品策略、有效控制成本,在没有强大背景光环的情况下实现了销量增长和盈利转正。未来,零跑汽车在产品扩充、海外市场拓展和品牌定位提升等方面面临机遇与挑战,其发展模式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1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