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广东省在专利转化运用方面所做的工作以及取得的显著成效,包括举办知识产权相关大会、印发行动方案、盘点高校院所存量专利、签署合作框架协议、举办各类赛事、开展多种模式探索、建设国际转化试点平台、发行证券化产品以及开展数据知识产权相关工作等众多内容。
2024年,广东省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以及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工作部署,大力推进专利转化运用行动方案的实施。在政策体系的完善和工作机制的健全方面不断努力,聚焦供需对接、项目路演、质押融资等重点工作,从而在专利转化运用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2024年3月26日,省市场监管局、广州市政府、香港特区政府知识产权署、澳门特区政府经济及科技发展局联合举办“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大会”。这一大会是知识产权领域的盛会,各方围绕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交流经验并达成共识,进一步加深了粤港澳地区在知识产权方面的合作,让创新成果与产业发展紧密融合、相互促进。大会吸引了众多参与者,包括粤港澳三地政府部门、高校、金融机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以及众多科技工作者和企业人员,港澳企业还借此机会与广东的创新主体、投资机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等达成多项合作创新意向。2024年6月24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以“专利产业化”为核心,规划了四方面共11项具体措施。这些措施旨在突破专利转化运用中的阻碍,畅通技术要素的流转渠道,激发各类主体的创新活力和转化动力,助力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为构建完整的转化运用政策体系,省市场监管、发展改革、科技、教育、工业和信息化、农村农业等部门联合印发了一系列配套文件,如存量专利盘活、专利转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重点产业强链增效等文件,并且建立了专项行动协同机制,共同推动专利转化工作。在这一年,广东的专利许可和被许可次数达到1.9万次,较2023年增加2391件,同比增长29.21%;专利转让和受让共14.09万次,较2023年增加1327件。2024年,省市场监管、教育、科技、工业和信息化等相关部门印发通知,推进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的盘活与推广转化工作。截至目前,全省171家高校和科研机构完成存量专利盘点,共计9.92万件,其中发明专利6.58万件,登记进入转化资源库的专利达8.05万件,发明类为5.60万件。一批高校院所的专利转化典型案例在全国得到推广,如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的“加速高校专利转化”成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典型案例,广州实验室和深圳高智量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的相关案例也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全国推广。2024年12月,广东与山西、福建、江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新疆建设兵团等10个省级知识产权部门签署《省域间高价值专利转化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各省区将在专利数据共享、转化对接活动、人才交流与合作、开展联合创新等方面展开合作。协议签署后,各省(区)知识产权部门联合发布区域存量专利盘活数据库,收录相关省(区)高校企业专利转化数据超12万条,技术需求超千条,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实现线上专利与企业的精准匹配,提升专利的质量、转化速度和效率。2024年12月,省市场监管局、广州市政府、香港特区政府知识产权署、澳门特区政府经济及科技发展局联合举办“第六届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交易博览会暨国际地理标志产品交易博览会”。此届“知交会”以专利产业化为主线,设置多个交易博览专馆和活动专区,举办22场相关活动,有效对接专利技术与产业需求。2024年7月 - 12月,第二届粤东西北知识产权创新创业大赛在湛江举办,结合当地产业发展特点,整合知识产权要素,重点解决知识产权转化运用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吸引优秀项目到粤东西北地区集聚转化。2024年9月 - 2025年1月,第二届佛山高价值专利成果转移转化大赛在佛山举办,挖掘并推动一批项目在佛山落地转化,同时构建起较为完善的专利转化生态体系,包括建设本地知识产权供需资源库、专家库、技术经理人库和数字服务平台,建成14家示范基地等。2024年,全省专利、商标质押融资额达到3453.97亿元,同比增长50%,质押登记超6000笔,惠及企业超5000家。广东省不断创新,形成多元化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运作模式,实现21个地市全覆盖,全省风险补偿基金规模约58亿元,补偿基金池可承担风险约580亿元,入池银行近220家,入池企业超过1.5万家,这一创新模式被国家知识产权局作为典型案例推广。2024年10月,广东举办“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暨电力新能源产业专利转化运用服务对接系列活动,推荐专利367件,惠及企业超1000家。12月,广东省专利转化精准对接进湛江、进佛山等系列活动顺利开展,围绕当地优势产业组织路演和成果展示,满足企业技术需求。2025年1月,相关部门联合举办“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 全面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暨‘先用后付’项目发布”活动,发布“先用后付”创新成果资源库,组建服务基地和投资中心等,推动“先用后付”模式在广东落地。2024年以来,全省各地市、高校院所等开展专利产业化对接活动超200次,惠及企业超万家,推荐专利超千件,促成不少高质量专利转化交易。2024年5月,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复同意广东省建设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深圳河套)国际转化试点平台。平台筹建期间积极与国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对接,发布高价值专利交易需求。2024年12月,平台在香港城市大学举办的首届深港知识产权论坛上正式挂牌运行。该平台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组建,广东省市场监管局指导,香港城市大学与深圳市政府共同建设,为大湾区创新主体提供一站式知识产权相关服务,推动国际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及国际市场。2024年9月起,广州市越秀区、广州开发区、韶关市分别推出不同的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2024年以来,全省新发行23支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规模超40亿元。2024年,广东加大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及交易运营工作,颁发1069件数据知识产权证书,成功办理11笔质押融资登记,促成5笔交易、3笔保险、1笔证券化产品,10件已登记产品实现数据资产入表。省市场监管局印发《数据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三年行动计划(2024 - 2026年)》,提出20项具体举措,安排专项资金保障工作,举办审核员培训班,80人通过考核具备审核能力,支持金融机构和服务机构加强数据知识产权流通运用,推动产生经济效益。2025年,广东省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将继续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决策部署,深入实施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聚焦专利产业化,推动各项工作有机衔接、逐步推进,完善政策,建立机制,释放专利市场价值,增强企业竞争力,塑造产业发展新优势。
本文总结了2024年广东省在专利转化运用方面的多方面工作成果,涵盖从政策制定、区域合作、高校院所专利盘活到各类赛事举办、融资模式创新、国际平台建设以及数据知识产权相关工作等,展现了广东省在知识产权领域积极探索、全面推进的发展态势,也对2025年的工作做出展望,继续深入推进专利转化运用工作,为产业发展增添新动能。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0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