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月5日发布的关于网络微短剧行业发展的通知,该通知提出要落实“分类分层审核”制度。同时阐述了微短剧在文化娱乐市场的地位以及过去存在的监管问题,还详细解读了新规对微短剧各方面如内容质量、行业转型、文化传播等带来的积极意义。
极目新闻评论员屈旌指出,2月5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网络微短剧行业健康繁荣发展的通知》,此通知要求实施“分类分层审核”制度。根据微短剧行业的实际发展状况,按照国产网络剧片分级监管、重点监管的原则,把微短剧分成三个类别,按三个层级来进行审核管理。这一举措采用差异化、精准化管理的方式,对审核流程进行优化,从而提高审核效率。
部分因违规被下架的微短剧截图 来源:“抖音安全中心”微信公众号
违规微短剧剧目公示 来源:微信珊瑚安全官方公众号
微短剧在文化娱乐市场中就像一匹势头迅猛的“黑马”。不过,不管它有多厉害,也不能成为不受约束的“脱缰野马”。必须要给它套上缰绳,为它指明方向,引导它在稳定长远发展的大道上前行。国家广电总局及时推出相关规定,对微短剧行业采用分级、分类监管原则,这提高了网剧制作与播出的门槛,明确了制作方、投流方、推广平台、播出平台等各方在内容审核把关方面的责任。这一规定既设定了统一的标准,又契合行业的实际情况,对于整个行业的监管来说,无疑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在过去,由于监管制度缺乏系统性和完善性,一些制作方和网络平台得以在灰色地带活动,逃避审核和监管,做出很多“打擦边球”的不良行为。但现在,所有微短剧只有经过严格的审核和备案程序,才能够获得上线传播的资格。这不但提升了微短剧的内容质量,还能有效地阻止低俗、暴力等不良信息的传播。
《通知》明确规定,所有微短剧都必须标注《网络剧片发行许可证》或者备案号,否则不能上线或者引流。这就如同给微短剧颁发“身份证”一样,这既方便用户辨别内容是否合法合规,也能促使制作方和平台提升内容质量。从长远来看,这将有效抑制劣质内容的泛滥,推动行业从“流量至上”转变为“品质为王”。
给微短剧设立规矩,绝不是要限制文艺创作,而是为了鼓励优质创新。以前,一些制作方和网络平台凭借自身的资源和渠道优势,能够快速传播作品,大量投入流量,加大营销力度打造“爆款”,也因此产生了盗版猖獗、诱导付费、高额充值等市场乱象。新规实行之后,所有微短剧都必须经过相同的审核和备案程序,才有机会在平台上展示和推广。这样一来,真正有才华、有创意、有底线的制作方,将会有更多的机会和平台来展示作品,从而加速行业的优胜劣汰,让违规内容无法生存,让平台承担起把关的责任,鼓励创作者深入挖掘内容、提高创作水平,不断推动行业的创新和进步。
《通知》提出要加强选题规划,鼓励围绕重大主题、传统文化等方向创作精品。这既满足了社会对优秀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也赋予了微短剧文化传播的深层次意义。微短剧不应该满足于做低智、粗糙的“娱乐快餐”,而应该成为弘扬时代精神、传递文化价值的重要载体。告别野蛮生长,坚守规矩底线,做到“微而不弱、短而不浅、剧有品质”,微短剧才能拥有更加广阔、多元的发展空间。
国家广电总局的新规为微短剧行业带来了全面而积极的变革。从监管角度完善了过去的漏洞,提高了行业门槛和内容质量,遏制不良信息传播。在行业发展方面推动从流量到品质的转型,加速优胜劣汰。同时赋予微短剧文化传播的使命,使其有机会成为弘扬时代精神和文化价值的重要载体,有利于微短剧行业健康、长远地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0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