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伊始,在春节假期后的首个工作日,来自福建、甘肃、广东、黑龙江、河南等地不同岗位的工作者们积极投入工作的情况。通过记者的镜头和文字记录了他们在各自岗位上为新目标努力奋进的生动故事,展现了各行业积极向上的工作风貌。
新春伊始,万物复苏。2月5日,正月初八,这个春节假期后的首个工作日,各行各业的人们如同被注入了活力的齿轮,重新运转起来,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投入到新一年的工作当中,仿佛带着一股勇往直前的冲劲,朝着新的目标奋勇前行。
潘从明(左)正在指导班组成员操作设备,这一画面被本报记者赵帅杰拍摄记录下来。吴先哲开启了他在福建漳州下西坑村的工作之旅。在那片养殖海域,航道两边的蓝色浮球如同大海中的点点繁星,随着海浪起伏不定,它们围出了一块块海上农田。农历正月初八上午9点,吴先哲坐上船向养殖海域驶去。此时,头戴防风斗笠、身穿防水服的村民们站在浮排上,将挂满龙须菜的粗绳拉上浮排,那龙须菜堆起来差不多有一人高。吴先哲一步跨上浮排,就和村民吴益花亲切地聊起来。他问道:“今天收的这片龙须菜田面积多大呀?这轮菜养的质量咋样?”一边说着,一边接过渔民手里的绳子,身体向后用力一拉,把龙须菜捆成一包,以便后续上岸称重。吴益花笑着回答:“这片得有个八九亩,质量挺不错,产量也高。”手上的活也没停下,又接着说:“这阵子市场行情好,一斤能卖八九毛。多收点,收完赶紧栽下一轮苗。”龙须菜的养殖季是每年10月到次年5月,它生长周期短,养殖方式简单,经济效益可观。在下西坑村185户养殖户中,大约80%的人家都养殖龙须菜。吴先哲表示,去年镇里邀请了水产养殖专家,调整了养殖方式,还引进了新品系,产量和品质都得到了提升。他还说:“我要持续跟进养殖情况,多比较新旧品系的产量和品质,看是否适合推广。今年要为村民办成几件实实在在的好事。”
在甘肃金川集团,贵金属冶炼特级技师潘从明也开始了忙碌的一天。“产品供不应求,一线生产车间,春节假期也不停产,大家轮流休息。”正月初八早晨7点,天还没亮,潘从明就已经从家赶到工厂,换好工装,通过安检,进入车间。他说:“今天是节后第一个工作日,生产线将满负荷运转。”他先是检查劳保用品穿戴、布置重点工作、安排检修事项,到了7点半,当天上岗的80余名员工都到齐了,潘从明主持召开班组会。这次班组会不同以往,酒精含量检测格外严格,潘从明强调:“新春开工,安全第一。”之后,他听设备运行声音、查看操作流程规范,在生产线上仔细巡查,等巡查完已经是中午了。简单吃了午饭,他顾不上休息,就一头扎进实验室。从春节前开始,他就一直在琢磨如何优化提纯工艺,实现绿色高效提取。在实验室里,他拧开玻璃瓶盖,倒入化学试剂,轻轻摇动瓶身,眼睛紧紧盯着温度计上的刻度变化,不时从瓶中舀取少量溶液,观察颜色、测量酸度,然后掏出手机计算投入产出的比例。下午3点多,忙完实验的他紧接着组织团队成员开展“复杂难处理物料中铂族金属提取技术”的研讨会,参加研讨会的有班组长、技术员,还有一线操作工。潘从明说:“新的一年,继续带领团队努力研发更多创新技术,解决更多生产难题,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中国广东江门开平市打石山地下700米的江门中微子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吴智在正月初八一早就开始了工作,他正在监测着中心探测器的状态,嘴里不停地问着:“中心探测器内气压波动范围是否正常?各系统有没有监测数据异常报警?液面监测是否平稳?……”江门中微子实验是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中微子探测项目,深埋地下700米的巨大球形探测器是其核心装置。目前,江门中微子实验在实验液体灌注过程中,需要及时对多套实时监测系统进行数据检查记录,以保障球体安全。吴智说:“液体灌注是项目工程建设的最后一步,至关重要。今年江门中微子实验将迎来正式运行的关键时刻,我们要全力做好实验正式运行准备工作。”吴智和他的团队成员负责的灌注系统自2016年开始预研设计,这个系统对密封性和内表面洁净度有着极为苛刻的要求,一直到2024年才完成系统安装和调试。吴智说:“春节期间,为了做好纯水灌注工作,我们有20多位各领域的专家坚守在实验室,抓紧完成第一阶段纯水灌注工作。”下午临近下班时间,吴智组织每天的灌注工作例会,讨论当天灌注工作总体情况,对第二天的工作进行协调安排。他充满期待地说:“今天是春节假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各系统运行总体平稳。多年的工作今年就要见成效了,大家都很激动,很有干劲。希望实验能顺利如期进行并取得一定成果,探索更多的科学未知领域。”
黑龙江社会康复医院医养结合科护士长王月秋在春节假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比往常更早地来到工作岗位,开始早间查房工作。医院的601房间住着一位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人,这让王月秋格外牵挂。在查房时,护理员拉着老人问:“刘姨,您叫什么名字?”老人摇了摇头说:“我叫啥,我忘了。”护理员又问:“那她是谁,你知道不?”老人指着王月秋说:“她是我闺女,每天都来看我!”王月秋听到后,将老人抱坐起来,用湿毛巾轻柔而又利落地为老人擦拭身体,还说道:“我就是您闺女,妈,坐起来,我给您擦擦。”完成查房工作后,王月秋匆匆吃过午饭,就拿起准备好的名单和地址,为老人进行上门评估服务。从去年3月开始,王月秋就带领老年人能力评估师团队,为辖区内60岁以上老人,以及全市5个区低保、低保边缘人员上门进行老年人能力评估。等结束评估工作时,天已经黑了。按说可以直接下班了,但她还是放心不下,又赶回了服务站。她和护理员们逐一交代着老人们的情况,叮嘱着需要注意的事项,例如:“李阿姨今天刚做完鼻息肉手术,记得帮她冷敷、冲洗鼻腔。”“带马叔去做水疗康复、药物熏蒸一定要保证室内温度,防止受凉。”她一点都不敢懈怠。新的一年,王月秋更加忙碌了,她说:“今年,我们要创新管理模式,加强培训,还要扩大护理人员团队,不断提高服务质量,让老年人更安心地乐享晚年。”
在河南许昌,正月初八上午9时,随着台下一阵鞭炮响,台上一通锣鼓声,戏台帷幕缓缓拉开。鄢陵县豫剧团演员们在许昌长葛市老城镇疙塔庙村的古庙会上为村民表演豫剧《五世请缨》,演员们唱、念、做、打样样精通。这里是村里一年一度的古庙会,板车剧团来到村里,要连唱9场大戏给春节庙会增添年味。这个板车剧团有着独特的历史,上世纪60年代,演员们拉着自制木板车,拼成流动舞台,送戏到田间地头,所以被群众亲切地称为“板车剧团”。虽然现在木板车已经不再使用,但扎根农村、唱戏为民的优良传统一直保留着。在后台狭小的空间里,摆满了凤冠霞帔、刀枪棍棒等道具。演员们挤在一起换装、补妆,虽然空间有限,但一切都紧张而有序。交谈间,不时有冷风从幕布口钻进来。女演员们换上戎装、插上靠旗,等待再次入场。记者冻得哆嗦着问:“冷不冷?”她们回答:“冷啥?台上舞动起来,唱得浑身是汗!”一场戏唱完已经是中午了,演员们顾不得卸妆,在板车剧团团长贾鄢华的招呼下,赶快吃点饭,因为下午、晚上还各有一场戏呢。而且,他们正月初十要去洛阳,正月十四要去开封……未来一个月的行程已经排得满满的。贾鄢华说:“哪里有需要,我们就去哪里。我们要一路走一路唱,把戏曲送到村民家门口。”
新春假期后的首个工作日,各地不同岗位的工作者们都积极投入到工作当中。福建的驻村第一书记关注村民的养殖事业,甘肃的技师专注于生产技术研发,广东的工程师为中微子实验全力准备,黑龙江的护士长用心照顾老人,河南的剧团演员送戏下乡。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展现出积极向上、敬业奉献的态度,朝着新的目标不断努力前行。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0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