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 - 2035年)》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包括职业教育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角色,如提升关键办学能力、探索高水平职业本科学校发展等多方面内容,同时也提到职业教育目前面临的一些问题及相关人士提出的建议。
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 - 2035年)》(以下简称为《纲要》)。在对教育强国建设重点任务进行部署的时候,《纲要》着重指出,要加速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从而为国家培育出大国工匠、能工巧匠以及高技能人才。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党委书记王洪法表示,建设教育强国属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基础性工程,其意义极为重大且深远。推动职业教育朝着高质量方向发展,这也是构建教育强国丰富内涵的一部分。“职业教育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以及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职业教育战线的人员必须充分理解《纲要》中的政策内涵与要求,强化自身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力求成为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先行者和引领者。”王洪法着重强调。
通过多种方式提升职业教育的关键办学能力
在近些年来,我国对职业教育给予了高度重视。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明确了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而此次的《纲要》则明确提出“全面构建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刘永亮分析认为,回顾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历程,这是一个从构建开始,逐步走向完善,最终基本成型的过程,并且也是一个由单一朝着综合、从低层次迈向高质量的内涵不断递进的过程。“这次《纲要》的发布,是从‘高质量’的视角对‘体系’建设进行的一次全新的界定、部署与提升。”刘永亮如此说道。
《纲要》针对职业教育提出了四个方面的任务。刘永亮觉得,其中的“两加快”“两加大”是两个关键的关键词,所谓“两加快”即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推动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全面达标;而“两加大”则是指加大产业、财政、金融、就业等政策方面的支持,在新增教育经费方面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
刘永亮表示,职业教育在办学条件以及经费投入方面确实存在着短板,而《纲要》直面这些问题,规划了切实有效的措施,同时也明确了产教融合、职普融通这种特色发展的道路。他认为,这是实现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提升的必然途径。
《纲要》明确提出,要深入推进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新模式试点,落实地方政府统筹发展职业教育的主体责任,推动有条件的地区将高等职业教育资源下沉到市县。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院长王伟表示,这意味着地方政府将在职业教育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地方政府的统筹协调作用将会让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之间的结合变得更加紧密,通过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深化产教融合、提升师资水平以及完善政策支持体系等方式,高等职业教育的关键办学能力将会得到显著提升。”王伟说道。
王洪法指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关键在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要紧密围绕关键办学能力的高水平以及产教融合的高质量来开展改革工作,构建职业教育服务贡献度提升机制。他还建议,应当鼓励高水平的职业院校构建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通过下沉市县开设分校(校区)、建立产业学院等方式,开展人才培养以及科技创新工作,从而助力区域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探索高水平职业本科学校的发展之路
《纲要》指出,要稳步扩大职业本科学校的数量以及招生规模,打造一批办学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职业本科学校。
“我们能够判断,在未来的五年内职业本科学校将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关于技能型大学的研究也需要逐步提上日程。”王伟强调。
王伟认为,技能型大学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着独特的地位,与研究型、应用型高校形成分类发展、协同作战的关系。这种分类不仅有助于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而且对于推动职普融通、产业升级以及提升国家竞争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从综合的角度来看,技能型大学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还有待进一步明确和加强,技能型大学的发展仍然存在着“重研究、轻技能”的情况。王伟分析,目前针对该类型大学发展的顶层设计还不够充分,政策支持力度不足,发展平台搭建不够完善,社会整体的认可度还有待提高。
截至目前,教育部批准设置的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已经达到了51所,然而,在全国范围内尚未形成成熟的办学模式。职业本科与应用型本科之间如何区分,与高职专科又如何区别;职业本科专业设置如何对标,人才培养如何定位……这些都是需要探索并解决的问题。“当前,学校正以设置北京科技职业大学为契机,全力以赴做好职业本科教育的各项工作,努力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水平技能型大学发展模式与路径。”王伟透露。
为了支撑教育强国建设,职业教育还需要持续优化教师队伍。王洪法建议,应当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以及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推动职业院校教师真正深入企业、参与实践,大力提升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构建突出质量、贡献以及特色的教师评价机制,加大教学质量在教师评聘中的权重,扭转“重显性指标,轻服务贡献”等倾向,建立长周期积累评价机制。(记者 张盖伦)
《纲要》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有着深远意义,从提升职业教育关键办学能力到探索高水平职业本科学校发展等多方面都做出了部署。我国职业教育虽取得一定成果但仍面临问题,如技能型大学地位待加强等,同时也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包括提升教师能力、完善评价机制等。这有助于职业教育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9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