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对电影《唐探1900》进行解读,阐述影片在人物塑造、情节设置等方面的独特之处,以及它如何将喜剧与推理类型和大时代风云相嫁接,在展现海外华工等故事的同时构建特殊的情感结构,同时也指出影片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
在现实里,“福尔摩斯来华”发生于1896年。那时,由梁启超主编的《时务报》对四篇福尔摩斯探案小说进行了翻译并刊载,这些小说一时间风靡大众,使得传统公案小说纷纷效仿。而电影《唐探1900》则用虚构的手法重新安排了这段影响史。在电影之中,福尔摩斯由于“不愿牵扯政治”而退场。这一情节一方面暗示出唐人街凶杀案背后隐藏着美国政党错综复杂的钱权博弈,另一方面也非常自然地让翻译秦福卷入其中。
秦福从旁观侦查开始,逐步深入案件,最后彻底认同并且全力参与到保护华埠的行动当中。他作为海外华人的身份自觉,让他的人物弧光有了合乎逻辑的落脚点。在影片的结尾部分,堂主以全知的视角进行揭秘:秦福的祖上其实是清朝的御医秦本煜,他在家族破灭之后为了寻找兄长才漂洋过海,从而学得这圆滑世故的处世之道。这种虚构与历史的有意碰撞,如同草蛇灰线一般,细致入微。
另外,王宝强所饰演的角色更是令人眼前一亮。唱着“喜鹊喜,贺新年,阿爸金山去赚钱”童谣的阿鬼,操着河北方言口音,身着印第安部落的服饰,还具备“点穴变身”、与动物通信的超能力。与前作《唐探》中主要负责配合、搞笑的唐仁相比,来自1900年的阿鬼身上所蕴含的“东方玄学”能量以及他对真相执着追问的态度,成为了勘破此案的关键要素,同时也实现了唐探IP内部对观众预期的人设反转。
阿鬼作为被印第安部落收养的华工遗孤,他的身份处于边缘的边缘。但也正因为如此,他成为了联合受压迫者发声的关键所在。印第安部落紧邻繁华都市而居,然而他们只能深夜进城偷偷做些小买卖。阿鬼的养父与白人女孩一同惨死,但城中人为白人女孩义愤填膺,却对这位异族老人的死亡鲜有同情。当清廷被攻破的消息传到旧金山时,岳云鹏饰演的费洋古等保皇党用尖刀拼死对抗枪火,在这个戏剧高潮之处,阿鬼的部落亲友“空降”救援。故事借此带出印第安人作为美洲原住民被驱赶、奴役、迫害以及屠杀的历史。通过阿鬼这种“混杂”的身份线索,同族胞亲、赴美华工以及印第安民族的血泪,共同熔铸成一种同声共振的反殖民情感结构。
在影片里,旧金山唐人街的守护者是周润发饰演的协盛堂堂主白轩龄。发哥在采访中谈及这个角色时感慨地说:我等了他30年!30年前在洛杉矶,世界级名导胡金铨精心筹备二十多年,把书写晚清时期华人劳工在美修铁路的《华工血泪史》剧本以及“工头”角色郑重地交给周润发。但遗憾的是,胡导还没来得及开机就突然离世,这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了永远的遗憾和伤痛。
虽然《唐探1900》的故事架构和表达方式与之前不同,但白堂主这个角色始终牢记自己“曾为华工”的草根出身。这就使得这个角色不再是对发哥以往“大佬”形象的简单复制,而是转变成了承载特殊时代情感结构的旗帜。白堂主所庇护的旧金山唐人街,这个北美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华人聚居区,也成为了唐探系列宇宙文化“寻根”的核心所在。
一百二十年前的华埠往事中,多方阵营相互冲突碰撞,《唐探1900》以一种出乎意料却又合乎情理的方式揭示出:这里的华埠虽然远离战争前线,但却是另一个硝烟弥漫的战场。
当然,在将“喜剧 + 推理”这种类型与大时代风云相结合的过程中,单部电影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推理主要依靠玄学和情绪,笑闹的桥段也不够尽兴。不过,唐探宇宙这次大胆创新的超时空“寻根”之旅,确实让我们更加期待这个系列的后续作品,以及更多有关海外华工、华人社会等话题的用心之作出现。
《唐探1900》在人物塑造、情节与历史融合、情感结构构建等方面有着独特的表现,如秦福、阿鬼、白堂主等人物形象的塑造与背后故事的挖掘。同时影片将喜剧推理与大时代背景相融合,虽存在推理和笑闹桥段方面的不足,但这种创新的超时空“寻根”之旅为系列后续发展带来期待。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9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