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女婿”频繁登上热搜的现象,如各种关于女婿在丈人家的行为被炒作,甚至拉上演员沈腾助阵。指出这些热搜往往是一些自媒体以偏概全、哗众取宠的手段,通过标签化女婿群体来博取流量。而实际上大年初二回娘家本是欢乐团聚的传统习俗,不应被恶意炒作。同时提到一些平台也推波助澜,这种炒作类似虚假摆拍,传递不良价值观且破坏春节氛围,还警示要警惕话题以新形式出现破坏健康价值观,最后强调各平台和媒体不应为流量牺牲内容质量和公义。
近期,“女婿”这个词在热搜榜上的出镜率极高。像“女婿每年春节都找老丈人告状”“女婿回娘家哭着给丈母娘告状”“大年初二女婿又开始汗流浃背了”“女婿回老丈人家的统一行为”等话题不断涌现。更有甚者,为了让热度持续升温,还把演员沈腾也拉了进来,炮制出“沈腾凭什么演马丽女婿?”这样的话题。
这一条条以“女婿”为主打的热搜,乍一看真的让人摸不着头脑。感觉就像是有女婿遭遇了特别可怕的虐待,那场面简直比窦娥还冤,哭得那叫一个凄惨。可仔细一看呢,才发现这不过是自媒体爱玩的以偏概全的小把戏罢了。他们就是想通过给某个群体贴上标签,然后来吸引大家的眼球,从而获取流量。
我们都知道,大年初二“回娘家”是由来已久的传统习俗。出嫁的女儿会带着丈夫和孩子回娘家,这又被叫做“归宁”。在某些地方,大年初二还有“姑爷节”“迎婿日”的说法。正常情况下,一家人团聚在一起,欢声笑语不断,热热闹闹的,这才是常见的画面。
但是在某些自媒体眼中,不制造点事端就不够“热闹”。这次他们就选中了女婿这个群体。“初二看似是媳妇回娘家,实则是女婿申冤诉苦日”,这种说法给人的错觉就是全中国的女婿都是被虐待的一方,而媳妇就都是施虐者。要是按照这个逻辑延伸到家庭关系里,那就好像两口子过日子整天都是剑拔弩张的。而且还让人觉得女婿被虐之后,只有在大年初二陪妻子回娘家的时候才有机会诉苦,才能把心中的委屈发泄出来。
如果说“女婿年年告状”只是一种轻松的调侃,那倒也没什么。可问题是,一些自媒体可不是这么想的,他们不停地炒作这个事情,甚至把往年的个别案例拿出来重新加工炒作,这就很让人反感了。同时,有些平台也跟着瞎起哄,有意无意地助力,把话题炒得火热,搞得舆论场乌烟瘴气的。
就像不能对媳妇进行刻板印象一样,对女婿也不能这样。不能老是说女婿哭着告状,或者女婿汗流浃背,总是这样调侃、奚落女婿,这是很不恰当的,而且对女婿这个群体也是一种伤害。平心而论,有没有向岳父或者丈母娘告状的女婿呢?肯定是有的,但是从常理上来说,这种情况不可能很多。可是那些“标题党”营造出来的效果,却像是一竿子打翻一船人,让女婿们都抬不起头来。
不久之前,中央网信办开展了“清朗·2025年春节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在这个行动里,明确提到要重点整治“炮制不实信息问题”,其中就包括“虚构摆拍家庭伦理、情感纠纷等矛盾冲突剧情,传递不良价值观”这种情况。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炒作“女婿告状”这类话题,就像是一种虚假的“摆拍”。把个别例子拿到舆论场中,以偏概全,还添油加醋,通过制造“家庭伦理、情感纠纷等矛盾冲突”来吸引眼球,获取流量。这种做法,不但传播了不良的价值观,还破坏了春节原本祥和的氛围,是应该受到谴责的。
近年来,春节期间炒作“地域黑”的现象少了,利用年终盘点、返乡见闻等形式炮制不实信息的情况也少了。不过,我们还是要小心一些平台和自媒体在议题设置上耍“小聪明”,搞些新花样。要警惕一些话题换个“马甲”就又出现了,从而导致健康的价值观被扭曲。
“好像全国的女婿都是一样的”“摆拍的一年发不了财”……像这样一味地炒作女婿话题,已经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反感。说实在的,低俗又恶劣的炒作,终究是不会讨人喜欢的。也许这种炒作能换来一点流量,但是最终还是会被大家厌弃的。为广大网民营造一个更加积极向上、文明健康的春节网络氛围,这是各个平台、媒体以及自媒体应该做的事情。可别再为了一点点流量就不顾内容质量,为了利益就抛弃公义了。
文章指出“女婿”频繁上热搜背后是自媒体为博流量的炒作,这种炒作以偏概全、哗众取宠且类似虚假摆拍,平台有时也推波助澜。这种做法传递不良价值观、破坏春节氛围,我们应警惕话题新形式出现破坏健康价值观,各平台不应为流量失质量和公义。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8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