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春节期间,南京乡村年味浓郁,众多市民游客走进乡村体验非遗的情况。包括观赏舞龙等精彩表演、品尝糖画和玉带糕等特色非遗美食,以及参与剪纸等民俗体验活动等,展现了南京乡村在春节期间丰富的非遗文化以及传统年味。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集体采写的报道展现出,蛇年春节期间,南京乡村满溢着浓厚的年味。市民游客纷纷走进乡村,去感受传统年俗、体验非遗技艺并观看特色表演,开启“追着非遗过大年”的旅程。
先看舞龙表演,那真是精彩绝伦。正月初四下午3时,溧水区石湫街道石湫社区陆家祠堂前热闹非凡,锣鼓喧天。伴随着一声“起灯”,南京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陆家大龙开始欢快舞动。只见数十名村民抬着近50米长的陆家大龙,从陆家祠堂出发,沿着曲折的巷子缓缓巡村。
陆家大龙属于板龙,它全长18节,体型庞大,龙头威武雄壮,龙珠还能自由喷吐。龙身是竹制的,糊上特制的白蜡纸后,贴上各种水中动植物图案来装饰。陆家大龙灯会会长陆福宝介绍说,整个龙身集合了竹编、剪纸、木工等多种技艺。龙身内装木制平衡杆,这样在舞龙的时候,蜡烛火焰就能始终向上,保持平衡。
舞龙的时候,表演者把龙高高举起,立停、左右盘旋,让头尾相互嬉戏,摆出像神龙祈福、盘龙望月、神龙摆尾等十多种阵型,那场面威武奔放,气势恢宏。四面八方赶来的村民和游客跟随着长长的舞龙队伍,一边围观欣赏,一边发出阵阵喝彩。从南京市区专门赶来赏龙灯的市民范艺林表示,今年是“小龙年”,看舞龙不但应景,还能“沾沾福气”,图个吉祥平安呢。据了解,陆家大龙从正月初四起连续表演4天,穿梭于影都雅苑、影城新苑、石山东府等安置房小区,为村民们送上一场又一场精彩的表演。
在江宁等地的乡村,也有很多游客参与到“追着非遗过大年”的活动中。大年初三,伴随着喜庆的锣鼓声,江宁湖熟荡湖船表演队登场了。队员们身穿红绿服装,跟着音乐摇摆着旱船,一边跳一边笑,20多人的热闹表演再现了古时湖熟渔民的丰收景象,游客们纷纷拿起手机记录下这精彩瞬间。春节期间,“来江宁过大年”杨柳村春节系列活动从大年初二到初七每天都有不同节目,白局、麻雀蹦、殷巷石锁、舞狮等节目轮番上演,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前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品尝非遗美食也是一大乐趣。大年初五,在高淳桠溪国际慢城,游客赵心蕊一家正兴致勃勃地欣赏糖画制作。糖画艺人一边制作一边指导说:“拿勺子的手要稳,不能急,慢慢地浇画。”大约一分钟后,一个晶莹剔透的灵蛇造型糖画就在艺人手中诞生了。
赵心蕊拿着糖画惊叹:“简直就是一个艺术品!”她都舍不得放到嘴里,最后担心糖画融化才慢慢品尝起来。她还说道:“在城里可不容易吃到这种麦芽糖制作的糖画,吃起来香甜可口,也象征着新的一年生活甜甜蜜蜜。”感受着嘴里的甜蜜,赵心蕊边吃边逛,又来到景区桃花扇广场,开心地欣赏起大马灯、舞龙灯等非遗表演,她由衷地说,南京乡村,年味十足!
糖画象征甜蜜,而“糕”与“高”同音,也承载着传统节日的美好祝福。溧水区洪蓝玉带糕就是这样的存在。今年春节假期,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郭晓明忙得一天都没休息。游客尹俊买了30多公斤玉带糕,他说今年全家在溧水乡村过年,大家吃了玉带糕都说好,马上要返程了,所以多买些带回去分给大家慢慢吃。
玉带糕是溧水传统土特产,2018年洪蓝玉带糕制作技艺被列为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24年被列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郭晓明在洪蓝靖靖食品厂一边做玉带糕一边介绍,他家的糕又细又软,而且低糖,注重健康,所以深受欢迎。他说:“一片玉带糕,既传承了舌尖和情感记忆里的乡村美食,更承载着亲朋好友相互祝福的美好寓意。”
学习非遗技艺也是春节期间的热门活动。大年初二上午10时,在江宁湖熟街道杨柳村民俗非遗博物馆,南京市民间文艺协会会员、江宁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周荷英正在教游客们“剪福蛇”。只见她手拿剪刀,红纸在手中快速翻转,不到5分钟,一个栩栩如生的蛇形福字就出现在纸上。
游客张若莹听说杨柳村有非遗剪纸体验活动,一大早就开车带着孩子前来体验。母女俩全神贯注地观看学习,从最基本的折、画、剪开始,逐渐掌握了剪纸的要领,成功制作出一个小福蛇。除了剪纸,从大年初二到初七,杨柳村春节系列活动还陆续推出绳结、打香篆、裱画体验、雨花茶品鉴、宋代点茶等民俗体验活动,每场活动近2小时,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
记者了解到,为迎接首个“非遗版”春节,让市民游客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与韵味,江宁区文化和旅游局推出“来江宁过大年”民俗接福主题活动。该活动以杨柳村民俗非遗博物馆为主场景,分别在金陵水乡·钱家渡的非遗工坊、江宁区百家湖文化中心一楼江宁区非遗展示中心等地开展非遗体验活动、非遗集市以及民俗表演活动,为市民游客营造浓郁年味。
南京民俗专家魏云龙认为,春节是民俗的“集大成者”,承载着千百年的深厚底蕴与民俗风情。而乡村是众多传统民俗的发源地和传承地,城里游客来到乡村过大年,可以感受到传统烟火气中的浓浓年味。
蛇年春节期间,南京乡村通过丰富多彩的非遗活动,如舞龙表演、非遗美食体验、剪纸等民俗技艺学习等,展现出独特的传统年味。这些活动不仅让市民游客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魅力,也体现了乡村作为民俗传承地的重要意义,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融合的生动展现。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8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