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丰富的冰雪资源,因其低气温、水资源充足、雪季漫长等有利条件,在春节期间冰雪旅游、运动蓬勃发展。如瞿昙国际滑雪场吸引众多游客和专业队伍,滑雪场的运营情况以及兼职教练等相关人员的感受等。同时提到了岗什卡雪峰相关的滑雪登山活动及周边牧民的受益情况,最后阐述了冰雪运动对乡村文旅资源开发和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
新华社西宁2月1日电,有着一个名为“冰雪奇缘”般的景象正在高原上点燃冬日的全新热潮。
由新华社记者李琳海、张悦姗报道。
岗什卡雪峰,那巍峨延绵的身姿,玉珠峰的高寒险峻,还有阿尼玛卿雪山主峰玛卿岗日终年覆盖着的皑皑白雪……这些都是青海冰雪资源的代表。
青海省,它的冰雪资源可谓相当丰富。低气温、充足的水资源、漫长的雪季等因素,就像是一把把钥匙,开启了青海发展冰雪经济的大门,也正是这样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激发起高原民众心中对冰雪那如同火焰一般炽热的热爱之情。
春节期间啊,青海省的冰雪旅游就像开足了马力的发动机,火力全开。在冰面上,那些刚刚接触冰雪运动的“小白”们,兴高采烈地蹬上冰上自行车,畅快地滑行着,而冰上卡丁车等游玩项目更是如花朵般“遍地开花”。雪场上呢,那些滑雪的“老手”们就如同敏捷的飞鸟,从雪道上疾驰而下,尽情地展现着自己的身手。
瞿昙国际滑雪场坐落在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距离县城大概25公里。春节的时候,来自青海、甘肃、陕西等地的游客纷纷汇聚于此,体验那充满乐趣的“新年首滑”。你看那滑雪道上,滑雪者们一个个身着鲜艳的滑雪服,戴着酷酷的雪镜,脚踏着雪板,如同离弦之箭般飞驰而下。他们当中啊,有的人优雅地转弯,那高超的技巧让人惊叹;还有的人兴奋地放声尖叫,仿佛要把内心的激情全部释放出来。22岁的保吉平是西安科技大学的学生,他就说,在高原滑雪,那种感觉让他的身体和心灵都受到了双重的震撼。
这个雪场的负责人曹进彦介绍说,瞿昙国际滑雪场在2015年就正式对外营业了,每年的12月到次年2月对外开放,春节期间每天都有上千名游客呢。雪场除了有传统的初级、中级、高级雪道之外,现在还新增了越野滑雪赛道和单板公园。他说:“就是希望能让有着不同滑雪基础的冰雪爱好者在这里感受到别样的乐趣。”
20岁的周致赟家住在乐都区瞿昙镇窑庄村,他正在吉林体育学院就读。寒假期间,他来到了“家门口”的滑雪场做兼职教练。周致赟说,春节期间,好多家长带着孩子来试滑,他一个月能挣到将近5千元呢。他还说:“因为我热爱滑雪,所以特别享受从高点滑下的那种感觉。看到越来越多的孩子不再害怕滑雪,雪感也越来越好,我心里也特别高兴。”
这个滑雪场除了迎接那些热爱滑雪的“发烧友”之外,还吸引了来自吉林的专业队伍来训练。姜海波是吉林省白山市体工队的滑雪教练,他说,今年春节期间,他带着22名队员来到高原进行训练。他表示:“虽然青海的滑雪设施和发展较好的东北相比还有一些差距,但是在高原训练,可以提高队员的心肺功能和身体携氧能力,能够有效地提升队员的训练水平。”
青海省体育局冬季项目和户外运动管理中心主任李卫东提到,目前青海省有一定规模的滑雪场有十多家呢,分布在西宁市、海东市等地。以前冬季那种单一的冰雪观光模式已经悄悄地发生了改变,高原冰雪旅游、文化、体育等多个产业正在实现深度的融合。
岗什卡雪峰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境内,它可是祁连山脉东段的最高峰,峰顶终年积雪,山体又高大,集冰、雪、碎石和少量岩壁为一体,冰川上还分布着明暗冰裂缝,这就给登山者提供了足够的施展空间。
元旦和春节期间,青海举办了岗什卡滑雪登山活动。周边村镇的牧民们成为了驮夫,他们牵着满载行李的马匹,在岗什卡雪山那皑皑白雪之中留下一串串脚印,这些脚印就像一条蜿蜒的线,绵延向山巅。他们把赛事装备和物资,从海拔3700多米的过渡营地运到海拔4350米的赛事大本营,每天能有近500元的收入呢。
因为雪而发生改变,因为雪而兴盛起来。如今,门源县挖掘冰雪所蕴藏的旅游资源,把冬季旅游的“马力”充分激活,让游客可以体验高原游牧文化,观赏雪峰的奇景,从而满足游客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和消费需求。
“冰雪等运动是人与自然环境的互动,乡村的自然资源有着独特的优势。”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体育学院院长李元这样说。这些项目不仅能让参与者融入自然,让心灵得到放飞,而且还强有力地促进了当地乡村文旅资源的开发,形成相关的产业链,助力乡村振兴。(完)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7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