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以来各地在多个方面的积极举措。包括地方两会推出政策推动经济回升,文旅活动的火热开展激活“年经济”,春运期间各地保障旅客出行,以及众多省市重大项目的部署开工为经济筑牢“硬支撑”等内容。
开年之际,各地的地方两会纷纷确定新目标、出台有力举措。存量和增量政策加速落地,改革行动稳步推进,这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激发市场活力,从而为经济的持续回升向好提供强劲动力。
观察之二:文旅活动火热,“年经济”被激活
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长春冰雪新天地的200多座冰雪雕景观和67万平方米的冰雪娱乐空间,宛如一个梦幻般的冰雪王国。据该景区总经理任鹏介绍,目前外地游客在景区中已占据主导地位,预计春节假期日均客流量能够突破3万人次。
在四川宜宾这个“长江首城”,以实景剧《长江山河令》、“僰道盛景”行进式演艺等为代表的一系列文旅新场景,唤醒了冠英古街、竹里香街等大街小巷的历史记忆,带领游客穿越千年时光。
冰雪、民俗、美食、康养、亲子、研学、演艺、时尚、国潮等丰富的元素汇聚,1月15日,2025年全国春节文化和旅游消费月在长春正式拉开帷幕,预计将会举办超过4000项、约2.7万场次的文旅消费活动。
在中国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民众的出游热情高涨,文化旅游需求集中爆发。各地纷纷推出消费券、票价优惠、消费满减、折扣套餐等惠民措施。
吉林发放冰雪消费券,其使用范围涵盖滑雪、温泉、景区、住宿等方面;湖北举办“蛇年送福”新春惠民活动,面向全国游客发放1亿元惠民券;四川开展“安逸四川玩转天府”消费月,并展播推广文旅新场景……
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司长缪沐阳表示,将准备好充足的精神食粮和旅游产品,以暖心、聚人气且接地气的文旅活动,让大家在欢度新春佳节的同时畅享文旅乐趣。
【记者观察】春运是“流动中国”的温馨写照,也是“奋进中国”的有力步伐。各地秉持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理念,统筹调配运输资源,加强综合运输服务的协同合作,让旅客的出行更加便捷高效,同时也为经济更好地开局积攒力量。
观察之四:重大项目部署开工,筑牢“硬支撑”
2025年的首个工作日,贵州召开全省抓产业抓项目抓招商推进会,明确将“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大抓招商”作为推动今年经济工作的“头号工程”。
数日后的1月6日,总投资超700亿元的贵州毕节磷煤化工一体化项目一期工程正式开工。
1月份,多个省市开年的首要工作聚焦于“重大项目开工动员”,重点强调项目投资的提质、提效、提速。
陕西省今年安排省级重点项目616个,总投资2876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917亿元;安徽省第一批开工重大项目622个,总投资4057.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119.8亿元;今年一季度,江苏省计划开工亿元以上项目2807个,较去年同期增加97个……
在各省开工的项目中,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占比有所提升,旨在塑造转型发展的新动能和新优势。
江苏省着重抓好有利于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的项目,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湖北省2025年一季度全省集中开工的重大项目中,民间投资项目数量占比66.1%、投资额占比59.7%,同比分别提升4个、2.5个百分点。
各地不断优化审批流程、加大要素保障力度,充分利用超长期特别国债和政府专项债等支持政策,确保重大项目尽快转化为实际工作量,真正形成有效投资。
产业项目聚焦新技术、新业态,基建项目重视补短板、增后劲。众多质量更高、投资结构更优的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将为新年实现“开门红”奠定坚实的基础。
【记者观察】重大项目对经济的回升向好具有至关重要的压舱顶梁作用。开年以来,各地抓项目的节奏快、干劲足、作风实。应进一步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利用好国家政策红利、大力支持民间投资,从而筑牢经济发展的“硬支撑”。
开年各地在不同方面积极行动,地方两会的政策推动、文旅活动的开展、春运的保障以及重大项目的开工等都对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这些举措有助于经济的回升向好,为新的一年打下良好的基础。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7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