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嘎查:玉米堆的“消失”之谜

春节期间,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义勒力特镇义勒力特嘎查呈现出一番新景象。这个嘎查在粮食储存方面的巨大变化,从曾经随处晾晒玉米堆的状况到如今科学储粮的新貌。

春节之时,当你走进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义勒力特镇义勒力特嘎查,欢快且富有活力的秧歌声就会从村里的小广场悠悠传出。瞧,村民文艺小队正在小广场上尽情地扭着秧歌拜大年呢。

这个小广场啊,以前可不是现在这样充满着欢声笑语和文艺气息的。它原本是平坦开阔的,是村民们冬天晾晒玉米的地方。那时,这里到处都是散放着的玉米堆。可是现在呢,曾经那些散放的玉米堆就像是人间蒸发了一样,再也看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群群热情洋溢、扭着秧歌、唱着小戏的村民们。每年秋收过后,按照当地的习惯,村民们会把玉米棒堆放在户外的空地上晾晒,然后等到来年春天再拿去销售。然而现在,不只是小广场上的玉米堆消失了,就连路边、田间、村外山坡上的玉米堆也都不见踪迹了。这可就奇怪了,村民们储藏的粮食到底去了哪儿呢?

这时候,义勒力特嘎查的种粮大户谢永胜笑呵呵地给出了答案:“我们的粮食都搬了新家。”在他的院子里,出现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只见有80多个用钢筛网围起来的粮囤子,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每个粮囤子都有一定的规模,周长大约5米、高约1.6米,里面满满当当堆满了金灿灿的玉米棒,就像一座座金色的小山丘。

谢永胜还告诉记者,以前的情况可糟糕多了。以前玉米棒就直接堆在院里,成为所谓的“地趴粮”。这种堆放方式使得玉米堆既不通风又不透气,天气冷的时候,甚至能看到玉米堆在冒哈气呢。那些被压在下面的玉米啊,就特别容易受潮发霉。“那时候啊,过年心里都不踏实,隔几天就得把玉米堆翻一翻。要是受潮受损了,没办法,只能降价卖给饲料厂了。”他无奈地说道。

内蒙古嘎查:玉米堆的“消失”之谜

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义勒力特嘎查村民谢永胜在检查粮囤子里储藏的玉米。新华社记者 魏婧宇 摄

义勒力特镇的党委书记贾维介绍说,现在全镇可有8个科学储粮盟级示范村呢,科学储粮的覆盖率达到了80%以上。这可真是了不起的成绩啊。“地趴粮”住进了“新房”,带来的好处可不少。它不仅减少了粮食的损耗,而且还大大改善了村容村貌。“镇里正在积极推动农文旅融合,以前房前屋后那些散放的玉米堆现在都变成了整齐的粮囤子,村里的环境变得更加干净整洁了,这样一来,发展乡村旅游也就更有底气了。”贾维满怀信心地说。

据了解,从2024年秋收开始,兴安盟就在储好粮这件事情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他们力争让年度玉米产量的80%都能够得到科学储存。葛双鹏表示,减损其实就是增产。兴安盟会继续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推动科学储粮,努力营造节粮爱粮的良好氛围,争取在这片“无形良田”上收获更多的粮食呢。(记者魏婧宇、刘懿德)

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义勒力特镇义勒力特嘎查粮食储存方式的转变。从过去玉米随意堆放存在诸多问题,到如今采用科学储粮方式,粮食住进了“新房”。这种转变减少了粮食损耗,改善了村容村貌,对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乡村旅游更有帮助,兴安盟也将继续推动科学储粮来收获更多粮食。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6663.html

(0)
东海凝丝东海凝丝
上一篇 2025年1月31日
下一篇 2025年1月3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