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带您走进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哪吒2》)的制作背后。从它面临的巨大压力,到在特效制作、视效突破以及文化坚守等方面的情况,展现这部电影制作历程中的精彩故事。
大年初一,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为《哪吒2》)正式登上大银幕。截至当下,其票房已经成功突破12亿元。回顾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简称《哪吒1》)可是当年的票房冠军,斩获了50亿元的票房佳绩。经过5年多的精心打造,原班人马带着《哪吒2》归来。在创作期间,导演饺子就秉持着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必须全力以赴,打造出最佳效果”。那么,为了达到这个“最佳”的目标,这部电影经历了怎样的精雕细琢呢?又在哪些地方取得了创新性的突破呢?央视中文国际频道(CCTV4)的《鲁健访谈》栏目专门与导演饺子进行了对话,让我们一起去探寻背后的故事。首先,《哪吒2》背负着极大的压力,但也正因如此,激发出了制作团队的无限潜力。2019年夏,《哪吒1》的路演结束后,饺子就立刻投入到续集的创作中,然而,创作时间却超出了他最初的预期。他原本预计大概三年就能完成,可是实际创作起来,却像是开了一辆刹不住的车。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他们一直在挑战中国动画电影特效的极限。就拿铁锁链镜头来说,这可是电影中的重头戏。在海底炼狱中,有成千上万的妖族被困,每个妖族身上都缠着一条锁链,当交战的时候,锁链随之甩动,这就要求不仅要乱中有序,还要展现出摇曳的美感。要知道,在此之前,特效团队里所有人都未曾接触过类似的任务,所以必须经历漫长的磨合过程。最终,他们把智囊团集合起来,一同解决质感、数量以及穿帮等一系列问题。仅仅是这一个元素,从开始制作到最终通过审核,就耗费了整整一年的时间。饺子深知观众对《哪吒2》充满期待,观众的期望已经被拉得很高。他觉得这个机会不容错失,必须倾尽所有来实现最佳效果。所以在《哪吒2》的制作过程中,饺子一直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现在回想起那段时光,饺子坦言,很多潜力都是在这种压力下被激发出来的。就像人们常说的,“出来混最重要的是什么?首先是出来”。只要迈出了这一步,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么多人齐心协力,总能把事情扛下来。其次,“把每一部作品,都当作最后一部作品去创作”。如果说《哪吒1》是动画团队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创作出来的,那么《哪吒2》就像是集结了“整个龙族最坚硬的龙鳞”。这部电影有着1900多个特效镜头、1万多个特效元素,向观众交出了一份诚意满满的答卷。在《哪吒1》里,由于当时技术的限制,大规模的海水制作未能实现。但是到了《哪吒2》,哪吒不仅能够“下海”,还能“开海”“闹海”。饺子表示,《哪吒2》如果有镜头被砍掉,那是因为时长的压力,而绝不是因为特效无法完成。不仅如此,电影结尾部分“两军对垒”画面的呈现,在视效技术上也取得了重大突破。饺子说,以前很多神话题材的作品,在表现两军对战时,往往只是把平面上的战斗“搬到”天上,本质还是二维的构成。但他认为,战斗应该是三维立体的,人物应该相互冲击在一起,就像“两个鸟群的战斗”。饺子还记得,当分镜师拿到剧本的时候,完全不知所措,特效人员也是一头雾水,不知道该从何下手。但是饺子坚持认为,一定要做出让观众从未见过、能带来强烈视觉冲击的东西,只有这样才有价值。电影的视效总监刘欣介绍,在两军交战时,角色的数量达到了两亿,每个个体都有自主意识,它们的运动问题非常棘手。为了达到“千军万马”的最终效果,仅仅一个镜头就渲染了很多遍,花费了差不多一年半的时间。当三维的战斗画面实现之后,饺子又对作战的战阵有了新的想法。他还自嘲说这是为《哪吒3》埋下了新的“坑”,不过他就喜欢这种追求极致的感觉。他始终觉得,每一部作品都要当作最后一部作品去创作,不要给自己留下任何突破的余地。跨过一座高山后就会发现其实也不过如此,这样大家的能力就会提升,下一部作品就能挑战新的极限。最后,中国动画要打动世界,不能依靠外包。饺子说,在制作《哪吒2》的时候,他们原本希望找一些国际团队来协助完成重点镜头,可是效果并不理想。最后,还是中国的团队不断打磨、兜底,才实现了理想中的效果。“我们发现以前所仰望的那些高峰,其实也是靠‘死磕’,一步一步攀登上去的。所有困难的事情都是人做出来的,我们也有这样的潜力去慢慢‘死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认识到了国外先进的工业流程和技术,差距也在逐渐缩小。”中外的文化差异也增加了外方团队参与中国动画电影制作的难度。《哪吒2》的执行制片人陈喆举例说:“镜头里要出现金箍棒,中国的团队都知道是什么,但如果是国外团队,就得从头解释,还要讲述《西游记》和孙悟空。”而这恰恰是中国动画电影的核心所在。在饺子看来,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关键在于作品本身,在于剧本、故事、角色等核心内容,这些是不能外包的东西。过去10年,中国动画电影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也出现了一批年轻的动画导演。饺子认为,这是水到渠成的结果,背后是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是人们对艺术生活需求的增加。“我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才有机会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背后也离不开动画人的热爱和坚持。饺子毕业于药学专业,但从大三开始,他就自学三维动画,并一直在这条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他独立创作了《打,打个大西瓜》等动画短片,还组建团队为大银幕观众塑造了不一样的哪吒。他始终坚信:“我们创作作品,就不能给自己留后路,要永远倾尽所有去付出。”
本文总结了《哪吒之魔童闹海》(《哪吒2》)的制作历程,包括制作团队面临的压力、在特效制作和视效突破方面的努力以及中国动画要靠自身核心内容打动世界等内容,展现了中国动画人的匠心、拼搏精神以及对中国文化的坚守。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6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