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平陆运河夜间施工短视频在社交媒体刷屏,引发网友赞叹,记者带着疑问前往建设现场探秘的过程,包括施工场景的忙碌有序、数字孪生智慧运河这一“最强大脑”的建设情况,以及记者经过实地考察后的感受等内容。
新年伊始,平陆运河夜间施工的短视频在社交媒体平台疯狂刷屏,一下子就出了圈,好多网友看了之后都忍不住赞叹。有人觉得那场面“超震撼!有流浪地球的感觉了。”还有人说“第一眼以为是特效。”更有人称这是“又一世纪工程,致敬建设者。”那现场真的像视频里展现得那么震撼吗?这么庞大的工程又是怎样有条不紊地推进的呢?
怀着这些疑问,记者来到了平陆运河的建设现场一探究竟。
夜晚,露水很重,天上星斗布满天空。在平陆运河第三梯级枢纽——青年枢纽项目的建设现场,塔吊的支臂不停地起落,工程车辆就像水流一样穿梭不息。呼啸的寒风呼呼地吹着,项目总工程师刘飞正忙着指挥工人进行船闸下游边坡开挖和靠船墩建设呢,这可是为后续围堰填筑和导流工作打好基础的重要步骤。再往远处看,好几百名工人都在各自的岗位上认真工作,有在进行钢筋绑扎的,有在安装模板的,一切都显得井井有条。
这样的工作场景啊,自从平陆运河全线动工开始,几乎每天都会上演。刘飞还笑着说:“大家觉得不可思议的画面,我们早就司空见惯了。”
这是平陆运河马道枢纽建设现场的图片,由人民网雷琦竣拍摄。
这是平陆运河建设调度指挥中心的照片,也是人民网雷琦竣拍摄的。
离开施工一线之后,记者来到了平陆运河建设调度指挥中心。在这里,大屏幕上一个个数据实时跳动更新,这些数据直观地展示出运河建设的进展和施工的动态情况。
平陆运河集团科技信息部副部长闫强特别自豪地说:“这可是我们打造的全国首条全生命周期数字孪生智慧运河,它就像是我们的‘最强大脑’。”
这个数字孪生智慧运河可厉害了,它通过北斗卫星、云计算、人工智能、BIM(建筑信息模型)、GIS(地理信息系统)等高科技手段,能够马上精确地感知数据,实现运河动态的“一图总览”、工程建设的“一站服务”、决策指挥的“一脑智控”。只要数据一出现异常,系统就会立刻发出警报,提醒工作人员赶紧判断处理。
这是平陆运河G75兰海高速钦江大桥右幅建成通车的照片,由平陆运河集团供图。
经过两天满满当当的行程,记者的疑问全都消除了,而且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要把宏伟的蓝图变成现实图景需要付出多么艰辛的努力。“一江春水向‘南’流,轻舟‘易’过万重山”这样美好的愿景,在不久的将来,肯定会成为现实。
本文总结了平陆运河建设的相关情况,从夜间施工在社交媒体上引起轰动入手,记者深入建设现场看到了忙碌有序的施工场景,了解到数字孪生智慧运河这一工程亮点,最后表达了对平陆运河美好未来的期待。通过这些内容展示了平陆运河建设工程的现状、科技运用以及前景展望。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5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