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人才梯队体系构建展开,阐述了构建人才梯队体系的六大原则,包括与业务发展战略匹配、内生与空降人才的结合、搭建有层次的梯队、发挥评价作用、完善竞争流动机制和坚持长期主义,对企业构建人才梯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在当今企业发展的进程中,人才梯队体系的构建是极为关键的环节。没有一个良好的人才梯队,企业就如同缺少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泉。组织若未能构建起人才梯队,就难以形成依靠人才却又不依赖个体的良性模式,无法实现自我更新的新陈代谢,组织能力也必然大打折扣。值得注意的是,简单的人才积累并不能等同于人才梯队的构建。下面将详细阐述构建人才梯队体系的六大原则。
一、匹配业务发展战略是关键
人才梯队在企业中是组织能力的核心构成部分,是企业达成自我新陈代谢的重中之重。战略对人才结构有着决定性作用,企业构建人才梯队必须与业务发展战略相契合。企业要依据业务发展的需求,迅速地招募、筛选、培育和选拔人才,让人才逐步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构建起内部自发更新的人才梯队。唯有如此,企业才能够达成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二、“内生”为主,“空降”为辅
“内生”式的人才培养是从应届生阶段便着手对人才进行培养,通过年复一年的招聘、筛选、培养和选拔工作,保障人才队伍的稳定性。在企业转型期间,虽然可以借助“空降”人才来进行组织能力的突击性、战略性以及结构性调整,但其发挥的作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若企业过度依赖外部人才,会导致内生人才梯队的稳定性下滑,人员流动率升高,进而削弱人才梯队的建设。所以,企业既要重视内部人才的培育和选拔,也要依据业务发展的节奏适时招募外部人才,致力于构建内外结合的人才梯队。
三、搭建有层次、有落差的梯队
梯队建设的一个核心要素便是等级体系的落差,唯有划分出层次才能区分出不同的价值,从而激发人才的动力。许多企业通过设置副职、助理岗位或者众多的职级职等来构建职业通道,并认为这就是在搭建人才梯队。但实际上,人才梯队建设的重点不在于职级职等的数量,而在于增长和评价。梯队是在增长的进程中形成的,增长推动梯队的培养。梯队的关键在于评价,而非等级的数量。对于绩效优秀的人才,要给予认可、及时激励,优先提供机会;对于绩效差的员工,要及时纠正,帮助其调整。哪怕仅有两个等级,只要评价区分开来,建立起“能者上、庸者下”的机制,梯队自然就形成了。
△ 图 / Natalie Pedigo
四、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评价是人才梯队建设的关键所在,企业应当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清晰明确的评价标准能够让员工知晓什么是重要的、优先的以及核心的内容。这样一来,员工就能依据自身表现和价值,明确自己在梯队中的位置和发展方向。同时,评价还具备激励的作用。当他人看到你的能力、承认你的价值并且给予合适的薪酬时,只有做到责权利统一,才能够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推动整个人才梯队不断发展。当然,评价并非易事。如果缺乏公平、合理的评价机制,员工就会丧失积极性。所以,企业内部的评价标准应当统一、明确、公开透明,评价结果必须与薪酬绩效合理挂钩,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价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五、完善竞争流动机制
竞争是人才梯队的“试金石”。竞争的意义在于激发员工的奋斗欲望,促使他们发挥出更强的能力和潜力,助力优秀员工对标企业价值和标准并实现晋升,从而迅速构建起强有力的人才梯队。如果没有竞争流动机制,组织将会停滞不前。所以,企业在构建人才梯队、实施动力机制时,一定要敢于落实“优者上,庸者下”的淘汰机制,并且以认真、坚持、必达目标的态度坚决执行,让人才梯队建设真正发挥实效。
六、坚持长期主义
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人才梯队的构建,是一个与业务扩张同步渐进式生长的过程。构建一个成熟的人才梯队体系,通常需要5年甚至更久的时间。人才梯队的构建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需要较长时间的考察、历练和磨合,只有在竞争中胜出、在战斗中成长起来的人才才能进入企业的核心人才梯队。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构建企业人才梯队体系是确保企业拥有持续竞争力的关键。只有打造出与业务发展战略相匹配、结构合理、机制完善的人才梯队并且长期精心维护,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自己的想法。
本文总结了构建企业人才梯队体系的六大原则,包括与业务战略匹配、内外人才结合、搭建有层次梯队、发挥评价作用、完善竞争机制和坚持长期主义。这些原则从不同方面阐述了如何构建一个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梯队,对企业提升组织能力和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