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求长生,文人有长寿之道 追寻长寿:古人的梦与文人的秘诀

本文围绕人类对长寿的追求展开,先讲述了古人寻求长生不老药的故事,接着列举多位文人的不同长寿方式和观点,最后指出长寿关键或许在于良好心态。

古人求长生,文人有长寿之道 追寻长寿:古人的梦与文人的秘诀

古人求长生,文人有长寿之道 追寻长寿:古人的梦与文人的秘诀

古往今来,人类对于长寿长生的追求可谓矢志不渝,从未停下探索的脚步。在古代,由于科学知识的匮乏,人们只能在迷信和蛮干中摸索。就像“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所描绘的那样,秦始皇满心期待着能寻得长生不老之药,于是派遣徐福率领三千童男童女扬帆出海。然而,最终的结果却是人去财空,不仅“长生不老药”的影子都没见到,就连徐福也一去不复返。可怜的秦始皇苦苦等待,却未能等到那能让他长生的神药,还没活到五十岁就与世长辞了。此外,古人还热衷于炼丹术,他们利用铅、汞等物质炼制金丹,帝王将相们都幻想着能借此羽化成仙。但事与愿违,许多人不但没能长生,反而“欲求长生,反致速死”。唐代就有多位皇帝因服食金丹而中毒早夭,实在令人惋惜。

这让我想起《韩非子》里的一则有趣笑话。有一位谒者,手持不死之药要献给楚王。当他即将进入宫殿时,门口的一位侍卫官拦住他问道:“这药可以吃吗?”谒者回答说:“可以。”谁料,侍卫突然抢过药丸就吞进了嘴里。楚王得知此事后大怒,心想这可是他人辛苦研发的仙丹,本应属于自己的长生不老之药,竟然被这个侍卫抢先吞食,这还了得!于是立刻下令要斩杀侍卫。然而,这位侍卫却是个能言善辩之人。他从容地申诉道:“首先,我是问过谒者‘可吃否’,他说‘可以’后我才吃的,所以责任在他而不在我;其次,此药既然被称为‘不死之药’,而我吃了之后却马上要被处死,那这岂不是成了‘死药’了吗?”楚王听后,觉得他说得有点道理,便释放了他。

古人求长生,文人有长寿之道 追寻长寿:古人的梦与文人的秘诀

既然“长生不老药”多半是没谱的事,人们便退而求其次,开始探寻各种“长寿秘诀”。过去常说“人生七十古来稀”,但如今社会,“八十不稀奇,九十小弟弟”的说法也不夸张,似乎不到“九五之尊”的岁数,都很难被称为“老寿星”。然而,当问起“长寿秘诀”时,那可真是千差万别、因人而异。就如同一千个长寿老人眼里,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几乎所有被认为合理的健康长寿方式,都会被寿星们以不合理的方式“颠覆”。有人说大味若淡对身体好,但偏偏有人偏爱甜食;有人说要忌口油腻,可有人却偏爱吃大肉;还有人说要戒烟戒酒,可有人却烟酒都来……这真可谓是“汝之砒霜,彼之蜜糖”。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特别喜爱饮酒。上世纪三十年代,他在上海开明书店担任编辑,和老板章锡琛等一众文友还成立了“开明酒会”。他们每周以讨论选题为借口,实际上是进行饮酒聚餐。会友包括夏丏尊、郑振铎、茅盾、丰子恺等文化名人。他们还定了一条“规矩”,要求入会者要有五斤黄酒的酒量。钱君匋酒量只有三斤,想加入“开明酒会”,便托章锡琛说情。叶圣陶大手一挥,豪爽地说:“好!那就放宽一些标准,让他先进来考察考察再说。”叶圣陶一生好酒,即便到了九十多岁,依然坚持浅口小酌,并且不为酒所困。据说他老人家的长寿秘诀就是“抽烟喝酒不锻炼”。

类似这样独特的“秘诀”,十年前我听黄永玉也说过。那时他已经九十多岁了,依然精力充沛,能够画画、聊天、写文章,甚至还能开跑车兜风。当有人问他“养生秘诀”时,他幽默地说:“我是抽烟熬夜什么都干,专与养生对着干,什么不养生我就干什么!”结果他活到了一百岁,也只有他能如此“凡尔赛”地调侃自己的生活方式。

古人求长生,文人有长寿之道 追寻长寿:古人的梦与文人的秘诀

其实,很少有人真的不想长寿,若有人说不想长寿,那大概率是口是心非。新文化运动大将钱玄同先生,思想一向激进。他认为人不应该活太久,因为人老了思想就会退化,活着会成为社会进步的障碍。所以他曾说出一句“雷人之语”:“人活四十就该死,不死也要枪毙。”然而,没过多久,他自己就迎来了四十岁生日,可他却优哉游哉,没有任何“自我了断”的动静。文坛的一帮大佬坐不住了,纷纷开始拿他开玩笑。鲁迅写诗调侃道:“作法不自毙,悠然过四十。何妨赌肥头,抵当辨证法。”胡适、刘半农等也为他写了讣告、挽联以及悼念的诗文,甚至还想在《语丝》杂志出一期“钱玄同先生成仁专号”。不得不说,从前的文人“恶搞”都充满了文化气息。

在近世文人中,寿登期颐(百岁)的人虽然不算多,但也并非寥寥无几。像马相伯、马寅初、苏雪林、杨绛、张充和、周有光等都是长寿的文人。其中,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的周有光烟酒不沾,以112岁的高龄堪称稀有,他还自嘲是被“上帝遗忘的人”。很多人认为长寿来自基因,或者是富足优渥的家庭环境。但季羡林从小贫困交加,体弱多病,父母的基因也并不出色。然而,他一路历经坎坷,多次躲过劫难,不仅在学问上取得了一流的成就,还享有九十九岁的高寿。他的“三不”养生术是不锻炼、不挑食、不嘀咕,他提倡“养生无术是有术”。

有人认为文人墨客多长寿,其实并非如此。只是因为文人善于撰文,名人又常常被媒体报道,所以他们的长寿更容易被人知晓。早年有位书法家苏局仙,在百岁时还参加了一场全国群众书法大赛;作家章克标百岁时还在报纸上征婚。结果苏局仙获得了全国大奖,章克标也抱得美人归,这两件事都成为了轰动一时的大新闻。

海上学者书家王蘧常先生,自小身体就很孱弱,年轻时还患有严重的心脏病,旁人摔报纸的声音都会把他吓得一身汗。医生曾断言他只能活四十岁,但他坚持每天读书、临习书法,顽强地活到了九十岁。而那位当初下诊断的医生,却早在他之前就去世了。

人生就好比打电话,不是你先挂就是我先挂。也许长寿并没有所谓的“秘诀”,关键在于拥有良好的心态。如果有人问我“长寿秘诀”,我有八字箴言,只要你能做到,说不定真能“长生不老”,那就是“保持呼吸,不要断气”。

本文先讲述古人追求长生不老药无果的故事,接着列举多位文人不同的长寿方式和观点,如叶圣陶好酒、黄永玉不养生的生活方式等,还提及钱玄同的激进言论和他人的调侃。最后指出长寿或许没有固定秘诀,关键在于良好心态。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51963.html

(0)
FosterFoster
上一篇 2025年4月6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6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