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油的“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的生产成果,包括天然气和凝析油的产量情况,着重强调其高产稳产离不开建设期的技术攻关和创新,如钻完井技术方面的突破使我国深水钻完井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还介绍了“深海一号”一期和二期项目的开发建设情况、面临的挑战以及克服挑战所取得的成果,最后提及中国海油未来在深水油气开发方面的计划。
科技日报记者操秀英报道,1月29日,中国海油对外宣告了一则令人振奋的消息。我国首个自营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在生产成果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其累计生产的天然气已经超过了100亿立方米,凝析油的产量也超100万立方米。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2024年,天然气产量更是超过了32亿立方米,并且连续3年保持在30亿立方米以上的产量,一直处于高产稳产的良好运行状态。
“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之所以能够持续保持这样的高产稳产,这与它建设期高水平的深水钻完井技术攻关以及技术创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研究总院总工程师李中为我们详细介绍了相关情况。在钻完井这个关键环节上,“深海一号”气田的成功意味着我国已经完全掌握了1500米级深水开发井的自主设计能力以及高效作业能力。而“深海一号”二期工程又实现了1000米级深水高压大位移开发井钻完井技术的新突破。这两个项目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像是深水复杂井安全钻井、井筒完整性、储层保护、高效防砂、智能完井等多项技术难题,从而让我国的深水钻完井技术整体提升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深海一号”气田分两期进行开发建设。一期项目在2021年6月就已经投产,二期项目则于2024年9月投产。这两期项目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加起来超过1500亿立方米。这个气田的作业环境十分复杂,最大作业水深超过1500米,最大井深能达到5000米以上,地层最高温度可以达到138摄氏度,地层最大压力超过69兆帕,这个压力相当于家用高压锅工作压力的1000倍。如此复杂的条件下,它无疑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开发建设的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回顾“深海一号”的发展历程,2014年具有重要意义。这一年,我国实施了陵水17 - 2的第一口探井,并且在同年8月测试成功。这一成功直接发现了我国首个千亿方自营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大气田。随后,我国安全高效地完成了所有开发井的钻完井作业,这为气田的开发建设和顺利投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这个过程中,我国攻克了深水钻采领域制约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成功创建了我国1500米水深级油气钻采技术体系,从而为这个大气田的绿色安全高效开发保驾护航。李中详细介绍了这一过程。
“深海一号”气田是我国海上首个自营深水大型气田。在2014年刚被发现的时候,我国在深水开发井作业方面缺乏经验,开发经济门槛高成为气田开发的重要阻碍。不过,李中带领他的团队坚持不懈地进行攻关,成功建立了深水开发钻完井设计技术体系,进而形成了1500米级水深油气田开发钻采整体设计能力。
随着开发进程的推进,我国首个深水高压气田“深海一号”二期工程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它不仅需要实现从深水常规气井向深水高温高压气井的技术跨越,还要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以达到开发经济门槛。
据李中介绍,研究总院深水钻完井攻关团队经过努力,最终成功破解了深水高压气田开发的钻完井核心技术难题,高质量地完成了钻完井设计,实现了从源头降本,也就是“工期 + 费用”双降,为深水高压气田经济可行开发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深海一号’大气田的成功开发,标志着我国深水钻完井设计能力已经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在与巴西、墨西哥湾、圭亚那等全球深水海域的作业效率对标中,我国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这一成果为我国南海深水油气资源自主勘探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李中说道。
在当今世界,走向深海是油气工业从常规资源向非常规资源、从陆地走向海洋的一个不可逆转的大趋势。近年来,随着中国海油深水业务的全球化布局,油气勘探开发正在从“资源主导”向“技术主导”转变。在“深海一号”勘探开发之前,国内没有自主勘探开发超深水气田的先例。中国海油深水钻完井技术团队几乎是从零开始起步,在攻克了深水复杂井安全、高效钻井等多项技术难题的同时,还探索建立了深水高温高压钻完井技术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
展望未来,中国海油已经有了明确的规划。他们将按照计划有序地推动更多深水油气开发项目的实施,在努力实现国内深水油气产量持续增长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深海一号”能源站作为深海大型科研综合实验平台的关键作用,为发展海洋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贡献更大的价值。
“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在生产上成绩斐然,其高产稳产源于钻完井技术的突破。该气田分两期开发,面临诸多挑战但都被克服,相关技术成果使我国深水钻完井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为南海油气开发提供支撑。中国海油未来将推动更多深水项目并发挥“深海一号”更大价值。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5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