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重要板块——第七届国际手风琴文化艺术周在上海长宁区的举办情况,包括活动主题、参与艺术家、盛典演出内容以及长宁区将手风琴元素融入市民生活、推动文旅商体展融合等方面的举措。
在上海,当那悠扬婉转的手风琴声悠悠响起,与拥有百年风华的邬达克建筑相互交织;当肖邦、施特劳斯那经典的手风琴曲目,遇上嘹亮高亢、极具中国特色的唢呐声,整座城市仿佛都被这优雅的旋律所浸润。
作为第40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七届国际手风琴文化艺术周于3月31日至4月7日在长宁区盛大举行。
今年的艺术周以“传统与现代的回响”为主题,吸引了来自俄罗斯、意大利、美国、芬兰、瑞典、新西兰、爱沙尼亚等7个国家的顶尖手风琴艺术家,以及长三角地区的优秀演奏家齐聚一堂。在4月3日至6日期间,通过演出、快闪、旅游、分享会、对谈等五大板块,共计6场高水准的文化交流活动,为市民游客打造了一场“处处可遇见”的手风琴文化盛宴。
4月5日晚,作为本次艺术周的高潮部分,“传统与现代的回响”2025“上海之春”第七届国际手风琴文化艺术周盛典在虹桥艺术中心隆重上演。盛典分为“遇见、对话、传承、回响”四个篇章,共演奏了17首精彩曲目,带领现场观众领略了一场世界级的手风琴演绎。
盛典开场,由被誉为“键钮上的魔术师”的瑞典手风琴演奏家列昂尼德·弗洛林·穆拉夫乔夫带来了精彩的手风琴独奏《云雀》。随后,他还为观众演绎了芭蕾舞剧《山丘之王》选段《牧羊女之舞》以及小约翰·施特劳斯的经典曲目《闲聊波尔卡》,那灵动的音符仿佛带着观众进入了一个梦幻的世界。
紧接着,有“琴键上的冒险家”美誉的俄罗斯青年手风琴演奏家尼基塔·库兹涅佐夫登场。他带来了俄罗斯民间舞曲《巴里尼亚》《阳光》以及改编自肖邦作品的《升C小调圆舞曲的玩笑》,其独特的演奏风格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中国艺术家的表现同样精彩。为上海摘得第77届世界杯手风琴锦标赛世界音乐重奏组冠军的“海上风琴”组合以《乌捷索夫幻想曲》闪亮登场。两位艺术家封景锐、沈芷瑶还与青年打击乐演奏家荣辰初共同演绎了以上海为主题的《爱上这座城》。值得一提的是,该曲目是长宁文旅原创的口琴重奏作品,曾获得群众文化国家级的最高奖“群星奖”。去年艺术周盛典上,国际手风琴联盟主席米高·帕特里尼曾与中国口琴演奏家们共同演绎了这首曲目,表达了对上海的热爱之情。
演出在第四篇章电子手风琴独奏中逐渐步入尾声,《巴黎圣母院》《雀鸟》等经典曲目接连奏响。而在手风琴与唢呐合奏的《百鸟朝凤》中,演出达到了高潮。意大利著名手风琴演奏家、第64届世界杯手风琴锦标赛流行组、电子手风琴组双料冠军皮耶罗·阿德拉尼亚,与上海民族乐团唢呐演奏家胡晨韵共同完成了这一中西音乐文化交流碰撞的精彩演绎,让观众充分感受到了不同音乐文化融合的魅力。
再度回到上海,国际手风琴联盟主席米高·帕特里尼显得颇为兴奋。他介绍说,今年是联盟成立90周年,回到上海继续相约国际手风琴文化艺术周有着重要意义。自2019年至今,长宁区已连续举办六届“上海之春”国际手风琴文化艺术周活动。今年的第七届盛会,手风琴元素更进一步融入了上海市民的日常生活。通过创新“全时驱动”的演绎模式,以长宁丰富的“邬达克建筑”IP资源为基底,形成了“观演+打卡+消费”的全链条音乐艺术体验。
演奏家们在后台排练
在活动期间,白天,市民游客可以参与上生·新所举办的“漫游琴音巷”亲子打卡活动,在欢快的氛围中感受手风琴文化的魅力;夜晚,则能沉浸于虹桥艺术中心的跨界音乐盛会,享受一场视听盛宴;工作日,上海荟聚的“微风露台音乐会”点亮了临空商圈的夜经济;周末,长三角优秀节目展演与专家对谈让高雅艺术向大众普及。
长宁区副区长顾洁燕表示,今年,长宁区进一步推动文旅商体展深度融合。手风琴艺术周活动举办场地从剧院延伸至商业载体和网红街区,同步推出主题旅游产品、酒店优惠套餐,不断提升“票根经济”能级,吸引着远近的市民游客“赏演出、游长宁、享乐购”。
4月4日,春秋旅游根据本届手风琴艺术周推出的限定旅游产品已首发成团。来自长三角和全国其他地区的30余名游客参与了3天2晚的“邬达克之美 手风琴之旅”线路,他们在吃住在长宁的同时,还优先获得3场演出的观摩券。长宁区还联动辖区内部分特色酒店,为住店客人推出演出观摩票优惠,市民游客也可以凭演出票根获赠酒店送出的优惠折扣或纪念礼品,持续激发“票根经济”的消费活力。
本文详细介绍了第七届国际手风琴文化艺术周在上海长宁区的举办情况,包括活动主题、演出阵容、精彩节目以及长宁区在推动手风琴文化融入市民生活、促进文旅商体展融合方面的创新举措,展现了手风琴艺术在上海的蓬勃发展以及其带来的经济和文化效益。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51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