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固原二中、弘文中学2300余名师生在4月3日凌晨前往彭阳县任山河烈士陵园祭奠缅怀革命先烈的事迹,着重介绍了他们自1995年起每年清明前夕徒步往返108里、坚持30年的传统,阐述了这一行动所蕴含的意义,以及当前更多学校开展清明祭奠英烈活动传承红色精神的情况。
4月3日凌晨4时50分,夜幕尚未完全褪去,星光依旧洒在大地上。此时,宁夏固原二中、弘文中学的2300余名师生已经在星光下整齐列队,做好了出发的准备。他们即将踏上前往彭阳县任山河烈士陵园的道路,去祭奠和缅怀那些为国家和民族奉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
回溯到1995年,从那时起一直到如今,每年清明节前夕,固原二中、弘文中学的师生们都会开启这场特殊的行程。他们徒步前往烈士陵园,来回的路程长达108里,完成这样一次往返大约需要14个小时。自第一声“出发”的号令响起,这场跨越世纪的青春接力已经延续了整整30年。一路上,他们脚踏着春泥,一步一步地丈量着这百里路程。他们用自己的脚步去追寻信仰的足迹,用青春的朝气与历史进行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当他们来到烈士陵园,年轻的手掌轻轻擦拭着墓碑,抚过那391位英烈的名字。这些英烈们,很多定格在十六七岁的美好年纪就献出了生命。而通过这场跨越时空的祭奠仪式,他们仿佛在将革命精神的火种传递给新时代的青少年们。这不仅仅是一次普通的祭奠活动,更是一场行走的思政课,它生动地诠释了清明节的意义。清明节,不仅仅是一个慎终追远的传统节日,更是一次对人们精神的洗礼,是一次培根铸魂的过程。
新时代的青少年们,正在以实际行动回应着历史的召唤。他们以那些革命先烈为榜样,汲取着榜样的力量。这30年来,他们风雨无阻,从未间断过这场徒步祭奠活动。这不仅仅是一次身体上的磨砺,更是一次意志的淬炼和精神的砥砺。往返54公里的路程,充满了挑战和艰辛,但这也是一堂直抵人心的思政课。新一代青少年的志气、底气和骨气,不能仅仅在课堂上和书本中去学习,更需要在这样特殊的日子、特殊的情境和特殊的路程中去历练。
“最好的缅怀是传承。”近年来,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清明祭奠英烈活动。他们组织学生走进烈士陵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清明祭奠英烈主题活动。这些学校将思政课桌“搬”到了纪念碑下,打造出了行走的、有“知”有“味”的思政课堂。在这里,红色教育不再局限于书本教材,而是走向了鲜活的历史现场。英雄的名字深深地刻在了孩子们的心中,照亮了他们的成长之路,让他们能够自觉地担负起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此外,还有一些学校组织线上祭扫活动,让广大师生在追思中感悟先烈精神,在“云端”留言寄托哀思,在缅怀中汲取奋进的力量。
清明节,它是一个表达缅怀故人、感恩生命的重要节日,更是一个传承文明与家国情怀的时刻。每一抔黄土都沉淀着文明的记忆,每一次祭扫都在唤醒我们血脉深处生生不息的力量。它时刻提醒着我们,不论时代如何变迁,我们都应该永远铭记那些为国家、为民族付出一切的人们。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固原少年们坚定的身影中,我们看到了希望和未来。清明的雨,不仅浸润着陵园里的苍松翠柏,更滋养着文明中国这片生生不息的精神沃土。这种跨越千年的传承,终将凝聚成推动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
本文围绕宁夏固原二中、弘文中学师生30年坚持徒步祭奠英烈的活动展开,展现了这一行动对青少年传承革命精神的重要意义,同时提及更多学校开展清明祭英烈活动的情况,强调清明节传承文明和家国情怀的价值,指出这种传承将汇聚成民族复兴的力量。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51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