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崇达儿童文学作品研讨:文学本源与跨文体的融合 蔡崇达新作〈我人生最开始的好朋友〉研讨:跨文体写作的魅力

蔡崇达儿童文学长篇小说《我人生最开始的好朋友》研讨会在北京举办的相关情况,包括作品的特色、蔡崇达创作的缘由以及评论家对作品和蔡崇达写作风格的看法等内容。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传来消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报道),蔡崇达儿童文学长篇小说《我人生最开始的好朋友》的研讨会,于近日在北京盛大举办。

蔡崇达儿童文学作品研讨:文学本源与跨文体的融合 蔡崇达新作〈我人生最开始的好朋友〉研讨:跨文体写作的魅力

这里展示的是《我人生最开始的好朋友》的书封,由主办方提供图片。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吴义勤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指出,儿童文学在当代文学里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基础和文化基因的体现,并且在当下也是极具市场号召力的一种文学体裁。如今有众多知名作家投身于儿童文学创作领域,蔡崇达的《我人生最开始的好朋友》便是他的最新力作。这部长篇儿童文学小说延续了“金色故乡三部曲”的创作脉络,借助福建泉州东石镇男孩黑狗达和他的动物伙伴们的故事,为读者徐徐展开了一幅闽南小镇的风俗画卷,那画面哀而不伤、婉约而悠远。

吴义勤还认为,在科技迅猛发展的当今时代,在这个被称为DeepSeek的时代,只有回归文学的源头和初心,才能彰显文学真正的力量,而这部作品恰恰做到了这一点。作品蕴含着丰富的自然诗学特征与内涵,对人与万物、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思考,中国的自然观和诗性表达构成了作品的骨架。此外,作品对传统的人文价值、伦理观念、地域品格和传统情怀都有着深刻的呈现,它不仅仅是关于生命和成长的故事,更是展现中国人的生存、精神和生命方式的故事。

蔡崇达表示,这本书的创作缘起于他的女儿。在女儿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希望父亲能够创作一本自己可以阅读的书。蔡崇达觉得,优秀的作家应该为孩子创作,用心写好一本儿童文学作品,就像是把长辈赠予的珍贵财富传递给下一代,交给即将踏上漫长岁月征程、即将体验酸甜苦辣的年轻灵魂。

蔡崇达儿童文学作品研讨:文学本源与跨文体的融合 蔡崇达新作〈我人生最开始的好朋友〉研讨:跨文体写作的魅力

这是蔡崇达的照片,由主办方提供。

著名评论家施战军认为,蔡崇达这种跨文体写作的现象,传承于中国文学尤其是现代文学以来的强大文脉,像鲁迅、沈从文、艾芜、孙犁、汪曾祺等作家都有这样的特征。例如鲁迅的《故乡》《社戏》,沈从文的《边城》《湘行散记》等作品,都是介于小说和散文之间的。

施战军评价道,蔡崇达独特的语体极具“颗粒感”,他探索出了一种表达的方式,成功地把“表达”逐字逐句转化为“送达”,就如同沈从文在寻求精神依傍时的倾诉体式一样,并且蔡崇达还找到了庞大而持久的倾听者。

此次研讨会是由作家出版社和果麦文化联合主办的。

蔡崇达的儿童文学长篇小说《我人生最开始的好朋友》研讨会在北京举办。吴义勤阐述了作品在儿童文学中的意义、特色等,蔡崇达讲述创作是因女儿约稿,施战军对蔡崇达的跨文体写作风格进行了评价,最后介绍了研讨会的主办单位。通过这一事件展示了蔡崇达作品的价值和特色以及文学领域对此的关注。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0686.html

(0)
Daniel AdelaDaniel Adela
上一篇 2025年3月7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7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