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勇:以“青”心之力,促闽宁协作之花绚烂绽放,郑国勇:跨越山海,推动闽宁文旅与产业协作腾飞

福建籍宁夏干部郑国勇的故事。他自2006年参与西部计划来到宁夏,多年来在不同岗位上工作,积极推动闽宁协作,涉及企业发展、农业、文旅、文化等多个领域,为闽宁两地的交流与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祖国的广袤大地上,宁夏中卫有着闻名遐迩的沙坡头旅游景区,而福建厦门则拥有独具特色的沙坡尾沙滩港。这截然不同的地理风貌和风土人情,仿佛是命运的安排,催生出一场“有头有尾”的闽宁文旅协作佳话。而提出并促成这一意义非凡共建活动的,正是西行塞上的福建籍宁夏干部郑国勇。

时光回溯到2006年,当时年仅20多岁的郑国勇就读于福州大学阳光学院法律系,即将面临本科毕业的他,站在了就业选择的十字路口。就在这时,学校公告栏上那一张西部计划志愿者招募海报,以及校园广播里循环播放的《到西部去》的激昂旋律,如同明亮的灯塔,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这是郑国勇第一次了解到西部计划项目,内心受到了极大的触动。怀揣着对未知的憧憬和锻炼自己的决心,他毅然决然地报名参加,踏上了前往西部基层的征程。

那一年,福建省共派出60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到宁夏,郑国勇幸运地成为其中5名法律援助专项志愿者之一。初到宁夏,他被分配到银川市金凤区司法局服务。仅仅一个月后,为了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法学专长,他主动申请到更贴近群众的金凤区北京中路司法所。

当时的司法所,人员十分紧缺,只有时任所长郭月侠和郑国勇两人。尽管条件艰苦,但他们并没有丝毫退缩。郑国勇和所长紧密合作,积极投入到各项工作中。他们深入排查群众之间的矛盾纠纷,一次次走进居民家中开展人民调解工作;为辖区内的刑满释放人员提供安置帮教,给予他们重新融入社会的信心和支持;结合禁毒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到辖区内的6个社区及学校等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活动;还积极参与街道办组织的义务植树、征兵等工作,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志愿者的责任与担当。

在司法所的日子里,时常有居民带着委屈和希望前来求助。每当这时,郑国勇总是耐心地倾听他们的故事,仔细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然后根据不同的情况提供专业的法律咨询。如果有居民决定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他会毫不犹豫地免费为他们代写法律文书,让居民感受到法律的公正和温暖。

调处邻里矛盾也是郑国勇工作的重要一部分。矛盾刚发生时,双方往往情绪激动,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为了了解真实情况,他经常需要挨家挨户走访,与当事双方分别沟通。有时候,遇到情绪激动的居民,言语和态度可能不太友好,但郑国勇始终保持着平和的心态,坚持“一碗水端平”的原则,耐心地做双方的思想工作,尽力促成他们握手言和,恢复邻里间的和谐关系。

郑国勇回忆起初到宁夏的那两年,感慨地说,那是一笔弥足珍贵的财富。在这段时间里,他的工作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责任和使命的含义。

2008年,服务期满后,郑国勇凭借自身的努力和出色表现,考入了宁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人民法院,开始承办民事案件。一年多后,他又通过竞聘考试调入大武口区人民检察院,担任民事行政检察科科长。在检察院的工作中,他始终坚守法律的底线,认真履行职责。在案件审查过程中,他敏锐地发现被执行人为同一个人的系列执行案件存在执行不一的情况,于是果断向法院提出纠正违法通知书,依法保障了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当发现部分行政机关存在未认真履行职责的问题时,他及时提出督促起诉检察建议书,成功督促追回了国有资产;针对一些诉讼案件,他依法提请石嘴山市人民检察院或建议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提请抗诉,维护了法律的公平正义。

2012年11月,郑国勇开始担任团大武口区委书记。在这个岗位上,他十分关注西部计划志愿者的权益,为这群初入职场的年轻人成立了团支部,让他们在异地他乡也能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温暖。他还联合金融机构推出了“志愿服务一卡通”,为志愿者们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支持。2016年4月,他转任大武口区长城街道办主任。2017年,他调到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福建办事处,从事闽宁协作外联业务,现任综合(业务)处副处长。

自1996年闽宁协作开展以来,在闽的宁夏企业和在宁的福建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逐渐覆盖了农业、工业、餐饮服务业等多个领域,数量众多,商务往来也十分密切。郑国勇到岗后的第一年,就用了5个月的时间,深入走访调研这两类企业的发展状况和需求。在他的积极推动下,2018年3月,福建省宁夏商会正式成立。这个商会的成立,为两地民营企业的经济发展凝聚了强大的力量,搭建了更加广阔的合作平台。

据郑国勇介绍,目前在宁的闽籍企业有6000多家,闽商约有10万人;以宁夏哈纳斯集团等为代表的1000多家民营企业,也陆续到福建谋求发展。两地企业的相互交流与合作,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

在闽宁协作的众多领域中,农业领域的协作基础最为深厚。郑国勇每年都会积极联系邀请福建菌草、水稻、苹果树、养殖方面的专家,前往宁夏,为当地的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近年来,闽宁协作的领域不断拓宽,宁夏加快实施“东数西算”枢纽工程,郑国勇充分发挥自己的外联优势,从福建陆续招引一些数字经济企业,入驻位于闽宁镇的闽宁产业园,为宁夏的产业升级注入了新的活力。

郑国勇常说:“闽宁协作外联工作,能做的事情特别多,就看怎么协调、能促成哪些事。”在过去的8年里,他的工作涉及到闽宁两地协作的方方面面。他积极联络畅通闽宁两地的信息资源,让双方能够及时了解彼此的需求和发展动态;为闽宁协作联席会议等重要活动的举办做好协调服务工作,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为闽宁协作及互访交流提供全方位的保障,让两地的合作更加顺畅;他还不遗余力地宣传宁夏,推介宁夏的特色产品和优势资源,提高宁夏在福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招商引资和引才引智“牵线搭桥”,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人才到宁夏发展;同时,他还认真做好挂职干部、劳务人员等的服务保障工作,让他们能够安心在宁夏工作和生活。

2021年,在一次闽宁两省区文旅部门的交流活动中,郑国勇促成了一场别具意义的“有头有尾”文旅“山海情”活动。活动从两地文旅部门互赠铜骆驼和福船信物拉开帷幕,象征着闽宁两地的紧密联系和深厚情谊。

时任厦门市思明区文旅局产业科副科长吴志平介绍说,2022年以来,厦门市思明区、湖里区共同举办了“百团万人游宁夏”活动。每年平均发出近60个老年团、亲子团、商务团、小记者研学团,前往中卫市沙坡头区及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西夏区的文旅景点游览。吴志平高度评价郑国勇推动促成的这项活动,他说:“这项活动带动了很多福建群众到宁夏实地感受闽宁协作20多年的成果,为闽宁两地群众的交往交流搭建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

2023年以来,郑国勇依托“有头有尾”文旅活动,积极联系金蛙美育(厦门)文化有限公司,连续两年在中卫市沙坡头区举办“星星的故乡·宁夏沙坡头金蛙国际艺术节”。

该公司负责人金丽娟介绍,艺术节设置了美术和音乐两类美育活动。活动邀请了广州美术学院等高校的教师到中卫市和西海固地区,带领全国多地亲子团成员和当地孩子们一起读绘本、学绘画,并将孩子们的作品收集起来举办美术展。同时,还有11所音乐院校的钢琴教师到宁夏举办音乐论坛等活动。第一届艺术节期间有8000人线下参加,第二届的线下参加者超1万人。金丽娟感慨地说:“推动惠及宁夏青少年的闽宁文化协作,是一件有意义的事。艺术节创意的落地,主要是靠郑国勇与宁夏相关部门推动协调才实现的。”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福建办事处的17名工作人员中,郑国勇是唯一一名福建籍。办事处副主任贺春荣比郑国勇早一年到此工作,他评价郑国勇说:“郑国勇能积极融入职场新环境,深度参与闽宁协作的联络协调和服务保障业务。”

郑国勇介绍,在办事处近年来的协调下,闽宁两地企业在闽设立了宁夏名特优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目前,两地有10组结对帮扶县(市、区)。他还透露,自己准备今年甄选一批优质农特产品,助力“宁品出塞、闽品西行”,进一步推动两地的贸易往来和经济发展。

本文围绕福建籍宁夏干部郑国勇展开,详细讲述了他自2006年参与西部计划来到宁夏后,在司法、检察、团委、街道办、办事处等多个岗位上的工作经历。他在不同岗位上都积极履行职责,尤其在闽宁协作方面表现突出,推动了企业合作、农业发展、文旅交流和文化协作等多领域的合作,为闽宁两地的发展和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彰显了他的责任担当和奉献精神。本文总结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51082.html

(0)
Daniel AdelaDaniel Adela
上一篇 2025年4月5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5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