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贵绳股份的异地搬迁项目,该项目已持续推进13年之久,工程进度远不及预期。文中详细介绍了项目的背景、进展情况,同时分析了公司的财务数据,指出产能过剩、市场需求不足等问题,还对公司未计提资产减值提出疑问。
在企业发展的进程中,工程进度是否能按预期推进至关重要。而贵绳股份(600992)的工程进度却远远落后于计划,让人不禁为其发展前景捏一把汗。
3月29日晚间,贵绳股份公布了2024年年报。数据显示,公司全年营业收入为21.45亿元,与上一年相比下降了1.99%;归母净利润更是亏损3265.77万元,同比大幅下降196.37%。这一情况令人震惊,因为这是公司自2004年上市以来首次出现亏损。
在公司的财务数据中,有一项内容格外引人关注。截至2024年12月31日,贵绳股份的在建工程账面价值达到了7.71亿元,主要涉及年产40万吨金属制品项目和年产15万吨金属制品项目。而这两个项目从启动到现在,已经持续推进了漫长的13年。
异地搬迁项目持续13年
贵绳股份,全称为“贵州钢绳股份有限公司”,总部坐落于贵州省遵义市。它是一家专业从事钢丝、钢丝绳生产的企业,其主导产品涵盖钢丝绳、钢丝、预应力钢绞线三大系列,拥有近百种规格。
根据2010年的公开信息,贵绳股份原厂区拥有的16宗共计77万平方米土地,由工业用地变更为居住兼商业用地。按照遵义市“退城进园”的城市规划要求,公司必须进行“退城进园”,进入工业园区。于是,在次年,公司便开始着手搬迁技改相关工作,变更IPO募投资金2.24亿元,购买了1200亩工业用地的土地使用权,作为公司搬迁技改用地,新厂区位于遵义市湘江工业园区。
2012年6月,贵绳股份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启动异地整体搬迁项目议案》。该项目计划总投资27.75亿元,资金来源为自筹,规划用地约1550亩,用于建设一个具备55万吨/年金属制品产能的新生产基地,其中就包括年产15万吨金属制品项目。通过这次搬迁,公司将淘汰落后的生产设备,并配套建设加工厂房、办公和生活建筑等。项目建设的主要产品包括钢丝、钢丝绳、预应力钢绞线等。原计划建设周期为5年,从2011年1月持续至2016年12月。在新厂区建设的同时,原有厂区仍然照常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然而,项目的推进并不顺利。直到2017年9月,公司才与七冶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场地平整工程施工合同,合同价为3712万元。公司解释称,这是由于川黔铁路遵义城区段外迁影响到了建设进度。几个月后,又新增了一些场地平整工程量,新增造价1366.8万元。直到2018年7月,新厂区场地平整工程施工才最终完成。
如此耗资巨大、历时较长且涉及公司主体经营的搬迁项目,贵绳股份并没有亲自实施。2018年4月,贵绳股份将厂区金属制品异地整体搬迁项目委托给控股股东贵绳集团迁建。而贵绳集团又转手委托给了第三方。根据2018年7月10日的公告,贵绳集团与遵义市红花岗区人民政府、遵义市南部新区管理委员会、遵义湘江投资建设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协议,共同合作完成异地整体搬迁项目。协议约定,由遵义湘江投资建设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代建本项目除生产设备采购安装、铁路专线及货运场外的全部建筑安装工程。
不仅如此,在该协议中,贵绳股份老厂区搬迁、异地技改项目建设资金总额变为33亿元,其中老厂区搬迁补偿资金20亿元,新厂区及铁路专线、货运场建设资金13亿元。其中铁路专线及货运场建设资金4亿元,由贵绳集团承担建设任务;新厂区建设资金9亿元,由遵义湘江投资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承担建设任务。
工程进度远不及预期
在此次异地整体搬迁项目中,年产15万吨金属制品项目,是贵绳股份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的投资项目。
该项目总投资9.26亿元,建设期为两年。2012年12月,贵绳股份发布定增预案,拟募集资金6亿元投入年产15万吨金属制品项目,剩余的资金缺口由公司自筹解决。该项目计划在遵义市红花岗区湘江工业园区内实施,建设内容包括年产特种缆绳产品3万吨、电梯钢丝绳3万吨、镀青铜胎圈钢丝4万吨、特种预应力钢绞线5万吨。
作为贵绳股份异地整体搬迁项目的一部分,该项目随整体搬迁项目一同启动建设。公司先行以自筹资金进行投入,待募集资金到位后予以置换。2013年底资金到账,募集资金净额为4.46亿元。然而,由于募投项目进展缓慢,募集资金曾长期用于购买理财,2023年又被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截至2024年12月31日,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的募集资金金额为2.95亿元,募集资金专户余额仅3668万元(包含利息收入)。
公司表示,目前代建各主体厂房、主要配套设施、办公楼建设基本完成,三分厂、四分厂、六分厂老区设备搬迁完成、新增部分设备正在调试;其他分厂部分新增设备安装调试基本完成;厂区围墙、供电工程建设完成,大门、指挥中心、检测中心、各分厂办公楼装饰装修工程基本完成,绿化工程基于季节因素分期实施。
根据2024年年报信息,年产40万吨金属制品项目账面余额为6.78亿元,工程进度为75.12%;年产15万吨金属制品项目账面余额为9361万元,工程进度为59.73%。由此可见,搬迁项目启动至今,已经持续了整整13年,远远落后于当初设定的工程进度。
由于在建工程会计核算存在不规范的问题,2024年11月贵绳股份及相关责任人收到贵州证监局发出的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贵绳股份被责令改正,公司董事长马显红、总经理杨程、总会计师魏勇被监管谈话,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未计提资产减值?
通过梳理贵绳股份历年年报信息可以发现,十三年来,年产40万吨金属制品项目共投入13亿元,其中4.5亿元计入固定资产;年产15万吨金属制品项目共投入4.3亿元,其中2.7亿元计入固定资产。
据了解,钢丝绳行业集中度较低,是一个完全竞争的行业。国内产能快速提升,在产能增速超过需求增长的压力下,价格竞争日趋激烈,产能过剩问题日益凸显。2024年度公司毛利率仅7.8%。
从供给层面来看,公司目前的产能利用率并不足。公司披露的2024年12月2日至12月4日的项目工况负荷显示,钢丝设计生产能力235吨/天,实际生产能力152吨/天,工况负荷为65%;钢绞线工况负荷为86%,锁具为59%。
从需求层面来看,公司主要产品中2024年钢丝销量为9.88万吨,钢丝绳销量为11.25万吨,钢绞线销量为16.52万吨,三者合计37.65万吨。可见,年产55万吨金属制品很可能没有足够的市场支撑。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贵绳股份在这十三年里,无论是在建工程还是固定资产,均未计提过资产减值。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在市场需求明显不足的情况下,55万吨金属制品项目当前在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中所体现的价值,是否超出了其实际应有的价值范畴?
当记者就搬迁项目滞后原因、何时完工等问题进行询问时,贵绳股份董办人员表示:“你去看公告吧,相关信息公司都已经在公告里披露了。就算我说,也是这些。”并不愿意透露太多。
本文围绕贵绳股份的异地搬迁项目展开,该项目持续13年进度远不及预期,公司2024年出现上市以来首次亏损。项目推进中遭遇诸多阻碍,资金使用和工程进度管理存在问题,还因在建工程会计核算不规范受到监管措施。同时,行业产能过剩、公司产能利用率不足、市场需求有限等情况,使公司未计提资产减值引发质疑,而公司对于相关问题回应模糊,其未来发展面临挑战。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50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