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中国各地进入植树造林的好时节,介绍了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创新模式植树造林、甘肃民勤志愿者义务植树压沙的情况,还提及我国在森林覆盖率、蓄积量、城乡绿化美化等方面取得的成果,以及未来的绿化规划。
四月的中国,宛如一幅生机盎然的画卷,广袤无垠的中华大地处处洋溢着春天的气息,也迎来了植树造林的黄金时节。从南方的葱郁之地到北方的辽阔原野,一片片新绿悄然初绽,仿佛是大自然给予人间的最美馈赠。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正以实际行动努力打造一个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
接下来,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内蒙古巴彦淖尔市。
巴彦淖尔市通过创新模式植树造林,成效显著。
进入 3 月以来,“三北”大地陆续开启了新一年的植树施工季。在黄河“几字弯”处的内蒙古巴彦淖尔市,40 多台无人机、植树机器人、履带式多功能植树铺设机等现代化设备忙碌地穿梭着,开展柴草调运、机械打坑、苗木栽植等全流程作业。当地采用“机器人打坑 + 人工精植”的创新模式,目前已种植近三万株苗木。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防沙治沙局局长吴彦杰介绍说:“今天我们共出动 1200 余人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创新采用‘机器人打坑 + 人工精植’模式,栽植巴旦木、梭梭等共计 2.99 万株,构建 1000 亩生态经济林。”
截至目前,今年“三北”工程已完成建设任务 350 万亩,呈现出良好的开局态势。
在甘肃民勤,也有一群人在为“三北”攻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甘肃民勤:志愿者义务植树压沙,助力“三北”攻坚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被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紧紧包围,是“三北”攻坚的主战场。随着气温逐渐回暖,来自全国各地的上万名志愿者汇聚于此,积极参加义务植树和压沙活动。
在沙漠深处,志愿者们分工明确、有条不紊地运送梭梭苗、挖沙坑,然后认真栽种、浇水。在志愿者队伍中,有一对来自香港的母子组合格外引人注目。今年是他们第二年来民勤植树。去年,孩子参加完公益植树回到学校后,把种树的经历分享给身边的同学,感到无比自豪。于是,母子俩约定,未来 9 年,他们都要一直到民勤植树。
志愿者卢桂景感慨地说:“我觉得沙漠里面种树是一件很伟大的事情。我们要保护好我们的环境,多做一些公益。”
近年来,当地通过众筹治沙、义务认领治沙等公益活动,吸引了不少志愿者参与。仅在今年,就有超过 1.5 万人次到民勤义务压沙植树,预计治沙面积达到 2000 余亩,栽植梭梭、花棒、柠条等沙生植物 80 多万棵。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在森林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2024 年我国森林蓄积量超 200 亿立方米
如今,我国正以年均超一亿亩的速度大力推进国土绿化。国家林草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 年我国森林覆盖率超 25%,森林蓄积量超 200 亿立方米,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持续“双减少”,已成为全球增绿最快最多的国家。
同时,我国城乡绿化美化水平也在持续提升。
如今,我国开工建设“口袋公园”6200 余个,建设城市绿道 7300 余公里,极大地满足了城市居民对“推窗见绿,行路有荫,出门进园”的美好期待。
此外,我国林草产业也发展迅猛。如今,我国林草产业总产值达 10.17 万亿元。森林食物产量超 2 亿吨,成为继粮食、蔬菜之后的第三大重要农产品。
今年,我国将编制印发国土绿化空间规划,明确未来绿化空间,持续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实施林草质量精准提升工程,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荒山披锦绣,沙漠变绿洲。中国的绿色版图正不断扩大,我们的“绿色家底”正在不断增厚。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幸福生活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本文介绍了四月中国各地积极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内蒙古巴彦淖尔创新模式造林、甘肃民勤志愿者义务植树压沙,同时阐述了我国在森林覆盖率、蓄积量等方面取得的成果,以及城乡绿化美化和林草产业的发展情况,最后提到我国未来的绿化规划,展现了中国绿色发展的良好态势和美好前景。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9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