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苏堤春晓:激活传统文化,引领四川文旅新风尚 苏堤春晓: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科技与旅游盛宴

原创话剧《苏堤春晓》在成都的演出情况,包括其精彩呈现、文化内涵,剧组走进眉山三苏祠溯源文脉,以及该剧引发的“宋文化打卡热”和“跨城观演”等创新实践,还提及了后续的“第二现场”演播计划。

一部原创话剧《苏堤春晓》,让中国国家话剧院稳稳站在了传统文化转译的制高点之上。而在这春意盎然的时节,蓉城成都也因为这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而热闹非凡,沸腾不已。

3月28日,《苏堤春晓》在成都徐徐展开了一幅美轮美奂的“活态化”北宋画卷。时光流转到3月31日,剧组全体演职员走进了眉山三苏祠,在这里溯源“三苏”文脉。当他们置身于古柏苍翠之间,仿佛能真切地感悟到“一门三进士”那深厚的家国情怀。

走进三苏祠,就能深刻感受“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

话剧苏堤春晓:激活传统文化,引领四川文旅新风尚 苏堤春晓: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科技与旅游盛宴

话剧《苏堤春晓》以苏轼在杭州疏浚西湖、修筑苏堤这一史实为清晰脉络,巧妙地将诗词、书画、宋式美学融入到戏剧结构之中。舞台设计更是别具匠心,运用了全息投影技术,使得苏轼笔下“山色空蒙雨亦奇”的美妙诗句,从文字幻化为流动的江南水墨,呈现在观众眼前。原本这部话剧计划在成都演出三场,然而演出门票火爆售罄,应观众强烈要求随即加演2场。这一现象充分印证了传统文化创新表达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

在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看来,东坡故里是千年文脉之地。她感慨地说:“900多年前,一个名为苏轼、吃着眉山春笋长大的少年从这里出发,把蜀地的烟火气酿成了‘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900多年后,我们回到这片孕育中国伟大文脉的土地,从千年三苏祠中感悟文化自信,仿佛一次隔世对望,更是一场文化感动。”谈到《苏堤春晓》的创作,田沁鑫表示:“它用年轻语态解构厚重历史,以科技手段激活文化记忆,证明传统文化从不是‘古董’,而是流动的精神长河。”中国国家话剧院演员、《苏堤春晓》中苏轼的扮演者辛柏青也分享了自己的感受,他说在眉山三苏祠体会“三苏”的文学成就、家训家风,给自己带来了极大的震撼与鼓舞。

《苏堤春晓》还进行了一场破圈实验——“跟着苏大人游四川”。

话剧苏堤春晓:激活传统文化,引领四川文旅新风尚 苏堤春晓: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科技与旅游盛宴

当经典遇见故乡,《苏堤春晓》的落地掀起了成都“宋文化打卡热”。这部话剧的创演过程,正是中国国家话剧院以实际行动打造舞台艺术精品,赋能地方旅游经济发展的创新实践。此次《苏堤春晓》赴成都演出,在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司指导下,中国国家话剧院与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动成都、眉山、雅安文旅部门开展了“一部戏品三苏——跟着《苏堤春晓》游四川”主题活动,首创“跨城观演”模式。该模式整合了三市25家景区、场馆、酒店等文旅资源,围绕剧目特点、苏轼人物特征及三市地域特色,精心推出了五条主题线路。同时,还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观剧惠游”活动,观众凭借观剧票根可享受多种产品5 - 8折优惠,真正实现了“跟着苏大人游四川”。演出次日,便有观众持票根在三苏祠门口等待,切实享受到了福利。随着该剧的上演,这场“文化 + 科技+旅游”的破圈实验,正为中华文脉的当代传承写下生动注脚。

此外,话剧《苏堤春晓》将继续开展“第二现场”演播,将于4月2日19:30在北京、天津、杭州、南京、哈尔滨、深圳、兰州、石家庄、海口、景德镇、南通、苏州、温州等十三城同步上演。未来,中国国家话剧院的“第二现场”将向“全场景交互”发展,实现艺术与科技的共生,进一步增强沉浸式体验感。

本文围绕原创话剧《苏堤春晓》在成都的演出展开,介绍了该剧的精彩呈现、文化内涵,剧组走进三苏祠溯源文脉的活动,以及其带来的“宋文化打卡热”和“跨城观演”等创新实践,还提及后续“第二现场”演播计划。展现了该剧在传统文化创新表达、文旅融合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本文总结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9669.html

(0)
东海凝丝东海凝丝
上一篇 2025年4月3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