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研人员提出认证透镜引力波的新思路和新算法。介绍了引力波尤其是透镜引力波的特点、传统认证方案的不足,详细阐述了新算法的原理,以及该算法对探测传统手段难以探测的天体的重要意义。
在天文学的探索领域中,引力波一直是备受瞩目的研究对象。引力波,被形象地称作“时空的涟漪”。当引力波在宇宙中传播,穿越大质量星系时,就如同平静湖面上的涟漪遇到了礁石,会受到引力的透镜效应影响。这种影响会使引力波产生多个极其相似但强弱不同的信号。然而,如何将这种特殊的引力波与其他引力波准确区分开来,长期以来一直是困扰天文界的一大难题。
记者在1日得到消息,我国科研人员凭借智慧与钻研,提出了一种认证透镜引力波的全新思路和算法。这一创新性的成果,为研究那些传统手段难以探测的天体物理系统提供了崭新的视角。相关具有重大意义的论文于3月31日在线发表在了国际知名期刊《自然·天文》上。
论文通讯作者、北京师范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的胡彬教授,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的专访时提到,自2015年9月人类首次探测到来自双黑洞合并的引力波信号之后,引力波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截至目前,已经确认了超过百例的引力波事件。胡彬教授形象地表示:“引力波探测正在由‘发现模式’进入‘常规观测模式’。”
在众多引力波中,有一种特殊的引力波——透镜引力波,其探测概率大约仅为千分之一。我们要知道,宇宙并非是空荡荡的一片虚无。当引力波向地球辐射而来时,几乎不可避免地会遇上质量分布不均匀的大质量天体。这些天体拥有巨大的引力,会让时空发生弯曲,就像一块巨大的透镜,产生透镜效应,导致引力波的路径发生偏折,最终呈现出多个不同的像。
有预测表明,在2030年左右,人类有望探测到透镜引力波。但是,判定透镜引力波并非易事。传统的认证方案是通过比较两例引力波参数的相似程度来进行的。不过,由于我们对引力波这种长波信号的定位能力较弱,通常只能将其定位到一个较大的天区。而在这个天区中,存在着许多信号源,这就很容易产生误判。
为了能够更精准地认证透镜引力波,胡彬团队与宁波大学蔡荣根院士把研究的目光投向了宇宙中更为微小的尺度——星系中的致密天体。
当引力波通过透镜星系产生多像的过程中,会受到透镜星系中离散分布的致密天体的引力作用。这种作用会使引力波产生微角秒级的光线偏折,也就是受到微引力透镜效应的影响。这些受到微小偏折的引力波信号会相互叠加、相互干涉,进而产生对原始波形的畸变。针对这一现象,该联合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新的算法。这种算法能够从复杂的引力波信号中识别出这些微小的畸变,从而准确地判定透镜引力波。
在广袤的宇宙中,还有大量冷冰冰、静悄悄的天体,对于这些天体的探测,几乎唯一可行的方法就是通过引力波。引力波的发现,已经推翻了天文学界此前对天体生老病死过程的一些推演,但新的理论模型还尚未建立。胡彬教授指出,此次为认证透镜引力波开发的算法,不仅仅是解决了透镜引力波的认证问题,它还可以帮助发现那些传统手段无法探测的天体,比如中等质量恒星和死亡大质量恒星遗迹等。这无疑为揭示宇宙和天体形成与演化的过程和机制提供了全新的信息。
本文围绕我国科研人员提出的透镜引力波认证新思路和新算法展开,介绍了引力波相关背景、传统认证难题,详细说明了新算法原理及优势,强调该算法不仅解决认证问题,还为探测传统手段难以触及的天体及研究宇宙天体演化带来新希望。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9041.html